二、注意事项

二、注意事项

2016年,媒体曾报道过发生在山东省的一起高考考生志愿被他人恶意篡改的真实事件。这起事件的经过大致如下:

2016年,山东省某地一位报考国内某著名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高三体育生,其报考志愿竟然被人偷偷篡改,结果导致自己上不了大学。后经查实,篡改其志愿的居然是他的一位同班同学

填志愿那天,他和那位同学一起去学校,在老师办公用的电脑上填报志愿。他先坐在电脑前填报,他的那位同学一直在一旁看着。当他完成志愿填报后,他的那位同学紧接着进行填报,但报了和他一样的志愿。填报完志愿之后,这位考生就再也没上网查过。7月23日这天,报考批次的征集志愿下来了,他惊讶地发现,征集志愿中该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录取了分数比他低的那位同班同学,而他却落榜了。更奇怪的是,该校的免费师范生名额仍有空缺。于是,他赶紧去查自己的报考记录,结果令他大吃一惊:记录显示,他根本就没有填报那所自己向往的著名师范大学,其志愿被改成了另一所地方高校的体育休闲教育专业。

后来,经当地公安部门的调查获知,当时和他一起填报志愿的那位同学,由于知道自己平时的学习成绩比他差,担心自己不能被录取,所以偷偷篡改了他的高考志愿,并由此导致了他的落榜。

所幸,后经各方沟通协调,这名被恶意篡改志愿的考生最终还是被那所著名师范大学以增加招生计划予以录取。但是,这件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即每位考生都务必要严格遵守填报志愿的有关规定,妥善保管本人的志愿填报账号和密码,以防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那么,作为高三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中,我们究竟应当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切身利益呢?又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考生填报的院校及专业志愿是普通高校招生投档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必须由考生本人填报,不得由他人代替,学校和教师不得干预。

其次,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考生应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尽量避免使用简单数字或生日等易被他人猜出的密码,更不能与他人分享账号信息。

此外,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对待,按规定时间填报。高考志愿应由考生本人填报,对于个人信息应据实仔细填写,根据本人成绩及填报志愿资格线进行填报。填报志愿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如仔细阅读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政策及进度表,掌握不同批次志愿填报的时间,合理安排,避免由于忘记时间或网络原因而导致错过该批次的志愿填报。

2.确保密码安全。考生应对自己的账号负责,妥善保管好密码。非填报志愿时间,考生也可以登录平台修改密码;若忘记密码无法正常登录,可尝试利用密码找回功能找回密码,如找回密码不成功,需持本人身份证和准考证到报名县(市、区)招办办理相关手续。

3.提前查询代码。由于志愿填报是通过填写代码完成的,而且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提交,因此,考生应注意通过当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或各高校官网,提前了解各招生院校及专业代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填报,避免由于查找代码导致的超时现象而造成志愿填报失败。

4.牢记“保存提交”与“退出”。每一批次的志愿填报完成并检查无误后,一定要点击“提交保存志愿”按钮,将填报的志愿信息保存到服务器中。每次登录系统填报、查询信息后,或中途离开电脑时,一定要点击“退出”,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同时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避免志愿信息被他人篡改。为了确保信息安全,每次填报、修改志愿提交保存时都要求输入登录密码。

5.注意限制条件。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注意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对于专业的限制条件,包括语种限制、单科成绩要求、面试要求、年龄限制、性别要求等,还要注意了解体检标准,以及针对考生身体状况有无限报的专业。此外,还需了解哪些院校在政审方面对考生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有特殊的限制性条件。

6.检查志愿信息。考生在网上填报志愿成功后,最好再次登录网报系统,检查志愿信息是否保存,所填批次、院校、专业志愿是否完整准确,如有差错,及时修改。

7.及早上网填报。考生不要在临近截止时间才开始填报志愿或修改志愿。要避免因网络访问流量增大,造成网络不畅、网速缓慢,从而影响志愿填报。如果遇上停电等意外因素,更会增加风险。因此,要及早填报,确保安全无误。

8.选择好的环境上网。上网环境要安全可靠,要按照系统的要求和提示检查机器、操作系统及浏览器版本。填报志愿时,如果遇到填报高峰时间,网页打开缓慢属正常情况,要耐心等待,不要频繁“刷新”。建议选择网速较快的地方上网填报,对照预填表在上网较快的时段尽快完成填报。

9.政策咨询及服务支持。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如有政策问题,要及时咨询考生所在的县(市、区)招办工作人员或相关高校招生负责人;如有技术问题,可通过咨询技术管理人员或可以信赖的技术专家解决。不要向无关人员泄露个人信息或寻求帮助,以免上当受骗。

10.志愿信息保护与保密。考生志愿信息属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对填报时间和政策要求,有关管理部门或人员可提醒考生,但不应干涉和干扰考生填报志愿,更不能私自代替考生填报志愿。

最后,还要特别提醒大家: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提前关注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志愿填报政策信息,避免错过填报的时间。如果在第一次志愿填报时没有被录取,那么一定要打起精神,随时关注招生考试院的信息公布,不要错过征集志愿的末班车。

什么是“征集志愿”?

在高考录取进程中,因为上线生源不足等原因,某些批次某些高校会出现招生计划未完成的情况。与此同时,一些考生因为发挥失常或志愿填报不合理,无法被之前填报志愿的高校录取。针对这些情况,一些省、市招生办公室采取了征集志愿的补报方式。征集志愿给考生提供了又一次选择机会,既尊重了考生意愿,也便于高校招满生源。

——摘自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