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录取模式

三、新高考录取模式

从2017年起,山东省正式启动实施新一轮高考改革。那么,新的高考招生模式有哪些新特点?对考生有哪些影响?对大家的高考志愿填报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呢?

简单地说,山东省新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录取批次改革。从2017年起,山东省的夏季高考本科段招生除了提前批和自主招生批之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

2.志愿填报改革。志愿填报模式将由过去按学校填报志愿,转变为按专业(类)填报志愿。考生根据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类)确定选考科目后,按专业(类)填报志愿;投档也是按专业(类)投档。

3.考试科类改革。取消文理分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理兼顾,学其所好,考其所长。

本科批次合并后,有利于为高校构建统一的录取平台,拓展发展空间,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考生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进行选择。而根据专业(类)选择志愿,则体现了对考生选择权的尊重,有利于考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并促进高校专业建设的精品化发展。

志愿填报分析与体验活动

下面所列出的是一位高三考生的基本情况:

同学是山东省的考生。

性别:女。

籍贯:鲁西南某县。

高考成绩:528分。

个人兴趣:财经、数学

特长:社交能力很强,外语成绩在班内名列前茅,不擅长物理、体育

该同学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将来可能选择继续进修、深造。

1.假如你是这位同学的好朋友或老师,请你帮助她推荐几所适合报考的高校及其专业。你能否分析一下她的基本情况,并据此给出比较合理的志愿填报建议呢?请将你的分析要点和结论依次填在下列表格内。

2.假设你就是上面那位同学,请按照网上志愿填报系统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模拟志愿填报过程。在模拟体验中你有什么体会?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分享一下。

军校招生体检标准的十三大变化

与过去相比,新修订的《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增加了十一条,除调整有关文字表述外,主要有四个方面十三项内容的调整。

一、增加五项辅助检查内容

所增加的五项辅助检查内容为:心脏超声、血清肌酐、血清尿素、空腹血糖和妇科超声。

二、规范八类体检标准

1.进一步细化明确了装甲、测绘、水面舰艇、潜艇、潜水、空降、雷达和特种作战等特殊专业的身高、视力、骨关节、心血管、耳鼻喉和口腔等项目的合格标准。

2.细化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肛旁脓肿、气胸及气胸史,以及性传播疾病、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精神类疾病的不合格标准,增加了低视力者的矫正视力、屈光不正矫正术后眼底检查项目。

3.明确了肘关节过伸、肘关节外翻、鼻中隔穿孔、鼻黏膜糜烂的不合格标准。

4.进一步细化了良性肿瘤和囊肿、正畸拔牙、急性感染性疾病治愈后的合格标准,明确了腹部超声、心电图辅助检查结果判定标准。

5.修正了血压、心率、血细胞分析、血生化分析的合格区间,规范了颈、胸、腰椎和四肢的骨、关节疾病的专业表述方式。

6.调整了斜视检查方式和合格标准。

7.进一步细化增加了七项女性学员的不合格标准。

8.将心理检测更名为职业基本适应性检测,并完善检测内容;增加军校报考动机检测项目;精简健康人格测验内容,更换职业人格检测项目,删除疑病症、精神衰弱检测项目,增加了“情绪稳定性”“尽责性”“自律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检测项目。

三、适当放宽三类合格标准

1.将体重标准上限放宽了5%,其中音乐学专业体重标准上限放宽了10%,舞蹈学专业体重标准下限放宽了5%。

2.将不影响军事训练的轻微缺陷,如单纯关节弹响、轻度下蹲不全、单纯性甲状腺肿、轻度耳部湿疹、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单色色弱、轻度牙龈炎、包茎和包皮过长、轻微非传染性皮肤病、临床治愈后三年无复发的结核、大致正常心电图等,纳入合格范围。

3.调整放宽了文身、瘢痕等部位和大小限定,明确了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进行判定,减少单项淘汰。

四、取消七项检查项目

将难以在体检中操作的传染性麻风病人接触史、晕车、晕船、慢性副鼻窦炎等检查项目,以及临床意义不大的尿液外观、pH和比重标准予以取消。

——摘自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

征集志愿:别错过录取“末班车”

在高考录取进程中,因为上线生源不足等原因,某些批次某些高校会出现招生计划未完成的情况。与此同时,一些考生因为发挥失常或志愿填报不合理,之前的志愿无法被录取。针对这些情况,一些省市招办采取了征集志愿的补报方式。

征集志愿的一般做法是,由省级招办通过官方网站等媒体重新公布有剩余计划的高校和专业名单及招生人数,组织考生重新填报志愿。例如,《北京市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指出:“录取期间,按考生已填报志愿录取结束时,如当前批次高等学校计划未完成,将根据情况征集考生志愿。征集志愿填报及录取在下一批次录取开始前进行。征集志愿为平行志愿,设置三个志愿学校,每个志愿学校设置三个志愿专业,考生填报时同时注明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再如,2012年吉林省在录取进行期间,通过吉林省教育信息网向社会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和专业,向考生多次征集“平行志愿”,按征集的“平行志愿”平行投档。

对于考生填报征集志愿,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1.密切关注,抓紧填报。根据往年情况,各省各批次征集志愿时间较短,一般为24小时以内。考生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当地省级招办(教育考试院)网站或其他权威媒体,及时获取信息,按时选报。需要注意的是,每批次征集志愿的截止时间一到,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自动关闭,考生将无法登录系统填报。因此,提醒考生要尽早上网填报,以免错失良机。

有些考生和家长误以为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都很“差”,而放弃了这次机会。其实,由于生源情况的变化,一些很好的高校和专业也会参加征集志愿。例如,每年北京市本科一批征集志愿的高校中不乏“211”高校,许多学校建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

2.线下考生,也有机会。征集志愿为“上线落榜”的考生提供了一次“补报录取”的机会,也为部分线下考生提供了上某一批次院校的可能。

例如,福建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中规定:“本科批次的院校经征求志愿录取后,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生源确实不足的高校,省教育考试院可在线下20分以内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学校择优录取。”

再如,《北京市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指出:“录取时首先在批次分数线上进行考生已填报志愿的录取,如有院校招生计划未完成,将根据情况依次进行批次分数线上征集志愿录取、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和降分再次征集志愿录取。”

举个例子,2012年北京市文史类本科二批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是446分。如果某同学考了440分,通过征集志愿,也有上本科二批院校的可能。因为,在本科二批、三批征集志愿录取过程中,由于考生对院校的名称、地理位置、专业等考虑过多,以致报考扎堆,造成了一些院校生源过剩,而另一些院校经过征集志愿、按正式志愿降分录取后生源仍不足的现象。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会根据情况进行降分重新征集志愿的录取。实际上,北京市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本科二批录取第二次志愿征集的要求为:本科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上未被录取的考生,即文史类426分(含)、理工类413分(含)以上未被录取考生均可参加。

3.征集志愿,多为平行。各省的征集志愿,一般是平行志愿投档。例如,北京本科批次及专科批次的征集志愿均为平行志愿。本科批次设置三所志愿学校,每所志愿学校设置三个志愿专业,并填报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专科批次征集志愿设置十所志愿学校,每所志愿学校设置一个志愿专业。在填报志愿时,考生要注意拉开志愿梯度,冷、热专业搭配,同时注意结合体检结果、高校招生章程等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考生还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量力而为,不要盲目冲高,避免再次出现扎堆落选的情况。

考生在参加征集志愿时,仍要参考省级招办公布的《高校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章程》中对报考资格、收费标准、身体条件要求等相关内容填报。

4.下一批次,不受影响。有些考生和家长担心填报征集志愿会影响下一批次的录取。其实,高招录取是按批次进行的,各批次互不影响,上一批录取不结束,下一批录取不开始。征集志愿是包括在某一批次录取中的,如果考生在上一批次征集志愿中未被录取,不影响其被下一批次的院校录取。

5.一旦录取,不得换录。填报征集志愿时,父母要与孩子一起谨慎选择,仔细考虑能否接受所报院校中有剩余名额的专业。因为,每人只能参加一次录取,一旦被某院校录取就不能退档调换或参加下一批次的录取。

——引自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