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中国地质调查局

3.2.4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China Geological Survey,CGS)已经完成了1∶200 000,1∶500 000,1∶2 500 000,1∶5 000 000规模的国家地质图。除了国家级地图,CGS还完成了一系列省级规模和城市级规模的地图,可以在全国地质资料馆查询和下载这些地图。2004年我国启动了“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项目,北京市作为试点城市,由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政府合作出资成立了“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项目。CGS以服务于北京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围绕首都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城市地质问题,以地学理论和系统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充分利用、综合和集成已有成果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勘查技术,开展三维地质结构调查、活动断裂及地壳稳定性调查、水土地球化学环境调查,获取城市规划发展的综合地学信息,建立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以及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提供服务。优先开展奥运场馆规划区大比例尺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为奥运场馆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项目下设3个专题、8个子项目。该项目在北京市平原区三维地层结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1)首次对北京平原区地层进行了详细综合性研究。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和已有地质工作程度,提出“三圈三层”的平原区三维地质结构调查,即面上工作区分为一般区、六环路以内区和重点区,垂直上划分新生界层、工程建设层(0~50m)和基岩层三层。通过对“三圈三层”不同尺度的地层结构空间分布的详细调查研究,查明了不同尺度下北京平原区地层结构的空间展布规律。利用数字可视化技术,采用地质钻孔与地质剖面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前新生代地层、新生代地层和工程建设层的地层三维结构数字模型。

(2)对于复杂的平原区第四纪地层,采用区域地层分区的方法,将北京平原区划分为5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小区,在每一个小区内建立能代表该区岩性及其成因等特征的标准剖面,在横向上考虑用年代地层来对比,既满足整个第四纪地层横向上的对比,又精细刻画整个北京平原区第四纪地层结构,提高了整个北京平原区地层研究的精度。在汲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该项目钻孔勘探的实测数据,重新研究了北京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化及古气候特征。

(3)首次对城市建筑的岩土地基空间变化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掌握了平原区岩土类型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岩土地基类型划分,为城市建设合理规划与布局、地基方案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4)在六环路以内440多个千米以上钻孔和15条地质剖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物化探研究成果,厘定了前新生代几个重要地质构造单元,对黄庄—高丽营断裂、顺义断裂和夏垫断裂的展布和活动性提出了重要的新认识。

在以上勘查数据的基础上,CGS首次研制了北京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充分利用现代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并开发出一个集基础地理、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专业、多参数立体地质数据输入、管理、可视化及分析评价为一体的,功能全面、性能稳定的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该系统是一个集先进的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可视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于一体的高效、大型、开放、动态软件系统,可以满足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数据管理、分析、评价等多方面需求,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综合化、智能化、规范化的工具平台,为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及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提供一个基础服务平台,是我国城市地质调查及三维数据库建立方面的一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