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地质界面优化
在三维地层建模数据的插值技术中,克里金法虽然优于其他算法,但是它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即插值后的层面与留作检验的控制点不完全吻合,插值曲面的部分区域并未完全落在控制点上。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如第2.4节中介绍的,GOCAD 软件开发了针对地质建模特点的插值算法,即DSI。
4.1.5.1 问题的提出
如图4-10所示,S 为欧式空间上连续小面片或曲线多边形面元构成的曲面。设G= G(S)为多边形面元的边集合,Ω=Ω(S)为多边形面元的顶点集合,N=|Ω|为Ω 的点数,N(k)是k∈Ω 的邻域。
图4-10 离散光滑插值算法模型
设φ(k)是定义在所有节点k∈Ω 上的函数,并且仅在Ω 的子集上已知,则
由已知的φ(l)求未知的φ(i)的过程就是一种插值过程。
4.1.5.2 局部粗糙度准则
设R(φ| k)=为定义在结点k 上的局部粗糙度准则,vα(k)为给定的权系数,可以为正、负、零,φ(α)为k的邻域上的点。
将局部粗糙度准则R(φ|k)代入全局粗糙度准则R(φ)=其中μ(k)为给定的非负权函数,经过推导可以得出R(φ)可以完全由给定的值vα(k)和μ(k)确定。
令
对局部粗糙度准则R(φ|k)进行变形,可以得出
从上式可以看出,R(φ|k)与|(k)-φ(k)|2成正比。
如果要使R(φ| k)==σ2(k)|¯φ(k)-φ(k)|2达到最小,就是使|¯φ(k)-φ(k)|2<<0,即使结点k 的值φ(k)趋近于其邻域点的平均值¯φ(k)。因此R(φ|k)越大,k 的邻域范围内的值越粗糙,反之越光滑,这就是局部粗糙度的物理意义。
4.1.5.3 提出约束条件
对于N 维行矩阵A i和一个常数b i定义的线性约束为
如果存在相同类型的几种约束条件,并用违反度来度量
其中,ωi为曲面S 上每个点的权重。则由N 维行矩阵A i所表示的线性约束可以表示为
4.1.5.4 线性约束解
DSI方程在上述线性约束下的解如下。
令R*(φ)= R(φ)+ρ(φ),该值越小,表明解的全局粗糙度越小,线性约束的违反度也越小,可以作为插值计算的目标函数。
将局部粗糙度与违反度函数代入,由
可得到DSI插值方程
因此,DSI插值方程的解,就是对目标函数进行二次求导得出的最小值。
实现上述过程需要如下三个步骤。
(1)对于一个给定控制节点集合,用DSI来生成和调整对应于地质体的初始界面(地质层位)。同样,用DSI来调整一个闭合多边形线,使其吻合到该线上的控制节点。
(2)多边形线上的每一节点被转变为一个对应于曲面S 的模糊控制点,并且插出牵引方向,沿着此线用DSI对其进行插值。
(3)使S 上的某些控制节点自由化,给曲面以更大灵活性,并且引入控制点的DSI插值。
DSI插值的自由性很好,在插值过程中能够对一些不确定的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灵活性。其在地质行业内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成为多款软件的内核算法。
如图4-11所示,曲面插值后的区域中有部分层面未完全落在供校验的原始采样点(红圈内的三个点)上,即生成的地层层面与实际地层层面位置不吻合。因此需要使用DSI对地层层面进行光顺处理,其操作步骤如下。
(1)确定控制点(原始采样点),确定地层初始边界线。
(2)将地层界线转变为模糊控制点,并且引出插值方向。
(3)使用引入的模糊控制点在选定的插值方向上进行DSI插值,生成更加光顺的地层层面图。
图4-11 经克里金插值后生成的层面(a)和DSI插值后层面(b)
图4-11(a)中,经克里金插值后,有三个原始采样点未落到曲面上。图4-11(b)中,经过DSI插值后的层面,所有的原始采样点都落于曲面上,表明经DSI处理后的地层层面与实际地层层面位置吻合较好。
由图4-11(a)和(b)的对比可以看出,在钻孔稀疏区用克里金法对原始采样点进行插值加密,再结合DSI插值对克里金插值产生的几何畸变进行修正后,生成的地层层面精度较高。
德洛奈三角剖分得到的三角形单元是平面的,DSI还可提高平面三角形的弯曲度,这更适合于描绘自然表面。除点约束条件之外,DSI还能够引入大量的线和面约束条件,将地质界面的粗糙度最小化,从而提高地质界面的质量。经过DSI优化后可以得到更平滑的表面,而无需考虑变量的空间变异性和预测误差的导数。因此,克里金插值法和DSI的组合是构建地质界面的一种实用而可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