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机组四管制送冷/热风且加湿控制电气原理图

三、空气处理机组四管制送冷/热风且加湿控制电气原理图

图12-2是空气处理机组四管制送冷/热风且加湿控制电气原理图,该图分两部分。

(一)工艺流程图及设置

1.工艺上设新风—送风管和回风—排风管,其中新风—送风管1中设置新风阀、空气过滤器、空气冷却器和加热器、送风机、加湿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热电阻。回风—排风管2中设置排风阀、排风机、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新风和回风管间设回风阀。在被调节空气的室内设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CO2传感器。

978-7-111-57539-9-Chapter12-7.jpg

978-7-111-57539-9-Chapter12-8.jpg

图12-2 空气处理机组四管制送冷/热风且加湿控制电气原理图

a)工艺流程及设置 b)控制原理

注:1.KA为风机起动装置引来的风机起动信号。

2.SA为温度补偿季节转换开关,采用KN3—B2Z1D。

978-7-111-57539-9-Chapter12-9.jpg

图12-2 空气处理机组四管制送冷/热风且加湿控制电气原理图(续)

c)空气品质控制原理

2.系统设联锁装置,并设温度调节指示仪、CO2调节指示仪、湿度调节指示仪、焓值调节器和最大信号选择器,其他设置与上述新风机组基本相同。

(二)调节控制原理图

调节控制原理可分调节自控和信号报警两个内容。

1.调节及自动控制系统

(1)系统采用220V交流电源,控制部分采用经TC变压后的交流24V电源。

(2)调节控制系统采用串级调节,所谓串级调节就是系统采用主调节器与副调节器串接的形式,其中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副调参数的给定值,进而形成双回路闭环调节,见图12-3。本系统中主调参数为回风温度和湿度,副调参数为送风温度和湿度。

978-7-111-57539-9-Chapter12-10.jpg

图12-3 串级调节方框示意图

(3)系统设置四只温湿度传感器,分别去测量新风、送风、回风和被调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被调室内还设有CO2传感器,测量室内的CO2浓度,并且将测量到的非电信号变为电信号。其中送风、回风和室内的信号送到温度调节器和湿度调节器中,与给定信号比较后输出连续PI调节信号去控制冷水、热水和蒸气电动阀的开度,同时将信号送至新风处的焓值调节器中。焓值调节器是调节热能的,它接受温度和湿度信号,可进行PI调节。

(4)焓值调节器一方面接受新风的温度、湿度信号,同时又接受回风和室内的温度、湿度信号,此外还接受送风被调节后的调节信号和室内CO2浓度调节器的信号,根据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比较来调节新风阀、排风阀和回风阀的开度,达到经济运行的开度。

(5)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系统是通过两个调节器串联的方式进行工作的。串级温度调节器分程调节加热阀、冷却阀和控制焓值调节器,来控制回风的温度,副调送风温度,又按新风温度通过补偿调节器设定回风温度给定值。同时串级湿度调节器也是分程调节蒸气加湿阀、冷却减湿阀来控制回风的相对湿度,副调送风湿度,其中冷却阀的控制是取之温度湿度调节器输出的最大(max)信号来自动选择调节的。焓值调节器的调节方式使两组串级调节(温度、湿度)达到配合合理,促使系统经济运行。

(6)调节系统中设置了转换开关SA,并由其决定冬季和夏季的工作方式。同时设置了六块针式显式仪表,显示回风、送风、新风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2.信号报警系统与图12-1基本相同,只是取掉了工况转换中间继电器,读者自行分析。同时系统设置两只温度调节指示仪,一只湿度调节指示仪,一只焓值调节仪,一只CO2调节指示仪,均装在仪表柜上。

该系统可人为按最小新风需要量设置风阀的最小位置,也可选用指针式仪表显示探测部位的温度和阀位,这些应按工艺设计要求进行。

其他形式的几种空气调节机组电气控制原理与上述内容基本相同,除了工艺上的差异外,在新风调节上采用的是混风调节器,实际上是一温差调节器978-7-111-57539-9-Chapter12-11.jpg,它只接受新风、回风的温度信号及送风温度调节器的调节信号,然后进行超驰控制来调节新风阀、回风阀和排风阀而达到经济开度。超驰控制是指某参数达到临界时,为了系统安全,执行器受此参数控制,或处于最大或处于最小位置,有时比临界值稍小一点,保证系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