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机构/新闻从业者可信度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把前文中得到的媒介机构/新闻从业者可信度的三个指标维度作为因变量,以人口学变量、信任变量、媒介使用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四个阶层的回归分析。
在回归分析中,第一阶层输入人口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政党属性),第二阶层输入信任变量(包括人际信任、党政干部可信度),第三阶层输入媒介使用变量(包括接触报纸时间、接触电视时间、接触广播时间、接触网络时间、接触报纸新闻时间比例、接触电视新闻时间比例、接触广播新闻时间比例、接触网络新闻时间比例、对报纸的依赖、对电视的依赖、对广播的依赖、对网络的依赖)。
表5-10呈现回归分析的结果:
表5-10 媒介机构/新闻从业者可信度指标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续表)

说明:1.*P<0.05;**P<0.01;***P<0.001.
2.性别:女性为0,男性为1;
3.政治面貌:非党员为0,中共党员为1;
4.接触境外电视:不接触为0,接触为1;
5.接触境外网络:不接触为0,接触为1。
从表5-10中可以看到,正如调整后的R2所表明,人口学变量对权威性指标的影响较大,可解释权威性指标的15%左右的差异;信任变量对权威性指标的影响较大,可解释权威性指标的18%左右的差异。媒介使用变量对专业性指标和权威性指标的影响较大,分别可解释它们的15%和19%左右的差异。
具体来说,上网时间对真实性/独立性指标影响显著,两者呈负相关(r=-0.280,P<0.05)。换言之,上网时间越多的受众,越不认为真实性/独立性是评价媒介机构/新闻从业者可信度指标的理由。这证实了原来假设10中的部分内容,即网络使用可能是影响中国媒介可信度指标的重要因素。
年龄、人际信任、上网时间、媒介依赖(包括四种媒介),对专业性指标影响显著,并都呈正相关。年龄越大的受众,越认为专业性指标是评价媒介机构/新闻从业者可信度的重要标准(r=0.253,P<0.05);对人际信任评价越高的受众,越认为专业性指标是评价媒介机构/新闻从业者可信度的重要标准(r=0.228,P<0.05);上网时间越多的受众,越认为专业性指标是评价媒介机构/新闻从业者可信度的重要标准(r=0.242,P<0.05);越依赖报纸的受众,越认为专业性指标是评价媒介机构/新闻从业者可信度的重要标准(r=1.057,P<0.05);越依赖电视的受众,越认为专业性指标是评价媒介机构/新闻从业者可信度的重要标准(r=1.027,P<0.05);越依赖广播的受众,越认为专业性指标是评价媒介机构/新闻从业者可信度的重要标准(r=0.402,P<0.01);越依赖网络的受众,越认为专业性指标是评价媒介机构/新闻从业者可信度的重要标准(r=0.406,P<0.05)。
对党政干部的信任、读报时间、看电视时间对权威性指标影响显著。对党政干部越信任的受众,越认为权威性指标是人们信任媒介机构/新闻从业者的理由(r=0.203,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假设7;读报时间越少的受众,越认为权威性指标是评价媒介机构/新闻从业者可信度的重要标准(r=-0.265,P<0.05);看电视时间越多的受众,越认为权威性指标是人们信任媒介机构/新闻从业者的理由(r=0.253,P<0.05)。
总的来说,这些变量对人们信任媒介机构/新闻从业者的理由影响并不十分显著。换言之,媒介机构/新闻从业者可信度指标的效标效度总体而言是比较高的。除了“专业性”指标与年龄、人际信任、上网时间、媒介依赖显著正相关,上网时间与“真实性/独立性”指标显著负相关,政治信任与“权威性”指标显著正相关以外,原初的假设4.1~假设4.3总体来说并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