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 交通应对

6.4.2 交通应对

交通协调保障组落实“增能、管理、调控”要求,全员投入、全力以赴,确保现场内外交通平稳有序。

1)地面公交应对

在双休日全运力增能20%的基础上,再增加备车若干辆,提高运能,并视情况延长末班车时间;与出租车联动,开通固定出入口出租车候客点到市区重要交通枢纽等方向的临时短驳公交。当出租车扬招点前游客排队等候队伍过长时,由现场指挥的交警等管理人员及时联系备用车辆,将游客短驳至临近的公交枢纽。

2)轨道交通应对

在大城市举办的大型活动,轨道交通在疏散人流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地铁全网络进入最高等级的“一级保驾”状态,列车和加班备车全部投入运送大客流。在个别客流特别集中的站点增设分指挥中心,加强现场调度;与武警、公安、安保联手联动,采取动态化限流措施,确保车站内客流拥挤度始终处于安全状态;在客流最高峰时,特别拥挤的站点采取临时限流措施,同时广播提醒乘客乘坐其他人流较小的线路车前往。轨道交通系统各级干部、管理人员全部到第一线增援,相关轨道站点的志愿者人数增加一倍以上。尤其在活动结束游客离场高峰时,根据具体情况,加大加班列车发出的密度,甚至比平时增能100%,满足游客快速离场的要求。

3)出租汽车应对

根据大型活动的规模,可以设置专属出租车和普通出租车两大类。届时,提前安排出租车值班任务;交通管控区对出租车开放时间也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向现场游客实时发布调度消息,提醒游客选择通畅的离场线路,确保出入口候车站点没有发生15分钟以上的脱供服务事故

4)停车场地应对

现场工作组执行双岗值守,认真做好车辆进出、停放秩序和安全管理,临时停车场做好车辆分流准备,短驳公交车配备到位。

5)水上船舶应对

如果大型活动涉及水上交通,需要交通部门加开游客渡船若干艘次往返两岸。海事局启动应对大客流应急预案,加强指挥和督导,增加现场管控力量,在客渡航线附近安排更多的巡逻舰艇维护通航秩序,并在过境船舶进入核心水域之前,及时与水上运营中心联系,协调航班时间和班次,增加值班人员密切关注辖区通航情况,充分利用科技技术,对每艘进入核心水域的船舶,播报安全信息,提醒各船舶编队有序进入,保障客渡船、游览船安全。同时,还安排应急队伍在码头待命,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在保证游览船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增加多艘备船,并维护好上下客秩序,确保游客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