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耐力是需要培养的

孩子的耐力是需要培养的

孩子缺乏耐力主要表现在做事缺乏计划,想什么时候去做就什么时候去做,想什么时候放弃就什么时候放弃;做事情经常做到一半就放弃,不知道为什么要坚持下去,也不知道怎么样坚持下去。父母作为孩子的领航者,需要引导孩子认识耐力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耐力。

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需要父母拿出自己的耐力。耐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有时候成功不过是你比别人耐力强了一点,坚强地支撑了更多的时间。耐力是成功必备的条件之一,父母要想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取得成功,那么,有意识地培养其耐力是必须的。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有耐力呢?当孩子不愿意继续完成一件事情,难道打骂就能解决问题吗?作为新时代的父母,必须摒弃落后的“棍棒”教育,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耐力。

周末,小表哥来东东家玩,和东东比赛玩游戏,看谁玩得又快又好。虽然这是东东从小就会玩的游戏,但东东却明显地表现出心不在焉的状态,只见小表哥有条不紊地将玩具一块一块地往上搭,倒了就重来,游戏玩得越来越好。

那边,东东可是没有那个耐力,一会儿就觉得不耐烦了,他随便找出一个玩具往上搭,结果玩具全倒了。东东羡慕地看着小表哥的“房间”,面对自己的一堆玩具发呆。妈妈看见了,走向前去,帮东东重新搭起了房间,一边告诉东东:“看小表哥的房间多漂亮,你也可以的,慢慢来,妈妈在旁边看着你。”在妈妈的帮助下,东东重新搭起了房间,每成功一步,妈妈和小表哥就为他欢呼。就这样,在欢呼声中,东东完成了“高楼”,成就感溢于言表。

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需要很大的耐力,孩子的耐力是需要培养的,尤其是对于兴趣很容易转移的孩子,培养他的耐力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现在,许多孩子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选择放弃,这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耐力应该从小做起。

小贴士

1.以鼓励为主

如果父母能够为孩子制订可行的目标,他做事自然就会有耐力。例如,当孩子想要某种东西的时候,父母可以要求他先达成一定的目标,当他完成这个目标,就把某样东西作为奖品给他。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想要的东西也越来越不同,不再是小时候喜欢的棒棒糖或者玩具,这时候,父母就要以合理的原则来为孩子制订目标,让孩子自己把握努力的成果。例如,孩子想去旅游,那么,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把这一目标当作奖品,让孩子朝着目标完成一个阶段性的任务,可以是一学期的成绩,也可以是学习某种特长。有时候,父母也可以把制订目标的自主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提出一些要求,那些奖品父母只要觉得合理就可以。

2.在玩中锻炼耐力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往往能长时间地保持玩耍的状态,这其实也是一种耐力。父母应该巧妙地在玩耍中锻炼孩子的耐力,让孩子把游戏当作比赛,以获得成就感来作为奖励。为了让孩子有耐心,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融入游戏中去,父母可以在玩的过程中故意出错,让孩子找出错误在哪里,这样孩子就能集中注意力,长时间地专注某一件事。由于专注力是忍耐力的基础,如果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那他的耐力自然就不会有问题。

3.孩子爱好广泛,历练中锻炼耐力

其实,孩子的兴趣越广泛,就越容易磨炼他的耐力。一个人的耐力,实际上就是建立延迟满足欲望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保持了长久的耐力,没有情绪上的波动,他的耐性自然而然就建立起来。所以,父母可以安排孩子多参加不同类型的兴趣活动,如果孩子喜欢唱歌跳舞,父母就鼓励他积极参与,孩子在兴趣的激发下愿意接受历练并考验自己。父母尽可能地把这样一个空间和平台提供给孩子,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4.给孩子一个挑战的机会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太小,一些事情可能难以长时间地坚持下去,这也是很正常的。其实,只要父母相信孩子能够做到,并给孩子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那么孩子就一定有耐力去完成事情。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孩子现在做不到,但他们本身有能力做的事情,引导他们去完成,不要让孩子轻易地放弃。面对挑战,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制订一个具体的目标,帮助孩子不断地尝试挑战自我,树立进取心。例如,孩子不喜欢运动,跑一会儿就停下来,这时候,父母可以给他定下今天跑多少路程的任务,明天再追加到多少,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有了足够的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