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思考,学习能够举一反三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既需要老师课堂上的点拨,还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与训练。这样一来,孩子面对的即使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他也能举一反三,联系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性地提出许多不同的见解。孩子自身就潜在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的精神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思维比较灵活,常常不受习惯的束缚。
孩子上初一了,学习非常用功,每天作业都要写到深夜,但是每次考试的成绩和孩子付出的努力很不相符。父母咨询过老师,老师表示孩子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假如试卷中做过的原题较多,那成绩就会比较高。反之,假如题的情境没有变,不过提问的方式却变了,孩子依旧照搬背过的内容却不能灵活应变,导致成绩不理想。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好奇和求知的兴趣与创造行为不理解,限制孩子的活动,责备孩子的胡思乱想,使孩子感到周围环境的压力,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在孩子多姿多彩的世界里,父母怎么样来发展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让孩子能做到举一反三呢?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促进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积极发展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小贴士
1.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孩子天生思维就比较灵活,不受任何习惯的约束。一个简单的圆圈,对于孩子来说却有很多的答案,大人会习惯性地说“这是一个圆”,但在孩子的眼里,它可以是“地球仪、足球、乒乓球、太阳、月亮、项链、手镯、酒窝、小烟圈”等,由此足以发现,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这时候,父母不要责备孩子那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而是要给予赞赏。父母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孩子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和机会,让孩子异想天开,因为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促进孩子的发散思维。
2.鼓励多向思维
读书并不是死读书,更不是唯书唯上,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提出与书本、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孩子敢于向同学、老师争辩。如果孩子只认定标准答案,就是低水平的单向思维,而只有多向思维才是高质量的思维。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尽量多给自己提一些假设性的问题,强迫自己换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孩子求新求变。
3.打破常规,学会逆向思维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有些时候,让孩子打破常规,以逆向思维思考,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逆向思维不受旧观念的束缚,突破常规,进而使孩子表现出积极探索的创造性。逆向思维虽然不同于正常的思维模式,但这并不违背生活实际。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敢于突破常规,以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
4.大胆质疑
明代哲学家陈献章说过:“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大胆质疑,对自己有所怀疑的问题就要大胆地提出来。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可以启发其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质疑常常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