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的“妈妈+朋友”

残疾儿童的“妈妈+朋友”

“不能让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孤立无援”,这是王丽梅反复对社区干部强调的一句话。她这样说也这样做,不管辖区内哪个孩子遇到困难,她都主动伸出援手,像父母一样呵护,像朋友一样相助。

公园路社区孤儿小福星居住在果元乡大地组,肢体一级重度残疾,和收养人董永坤老人一起生活。董永坤老人是低保户,一个月只有两百来块钱的低保金,光靠这点低保金,根本无法维持家用,73岁的董永坤起早贪黑,在大礼堂附近摆地摊卖小玩意儿。尽管如此,祖孙俩的生活还是过得十分艰辛,小福星随时濒临辍学。王丽梅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十分难过,尽管自己也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也不宽裕,但她还是暗下决心,再麻烦,再辛苦,也要帮助小福星像其他孩子一样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

王丽梅先从办理户籍手续入手。由于小福星是孤儿,上户需要出具的材料无从查找,上户成了一大难题。于是王丽梅找到派出所领导,向所领导诉说小福星的不幸遭遇。因为小福星的情况复杂,派出所也很为难。但不把户口问题解决好,小福星将成为“黑户儿”,不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王丽梅“厚起脸皮”和派出所打起“拉锯战”,每次都是口水说干。王丽梅的执着打动了所领导,小福星作为特例终于有了自己的户口。

办好小福星的户口,王丽梅马不停蹄带着孩子到医院评残,到县残联办理残疾证,为孩子申办低保,到民政局办理孤儿民政补助,全力以赴解决小福星的基本生活保障。王丽梅和小福星非亲非故,做到这一步已属难能可贵,但她坚持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因为孩子重度残疾,王丽梅跑了几所学校,但结果比想象中糟糕,遭遇的情况大致相似:校长同意了,却被班主任婉拒了;班主任同意了,结果科任老师以不好管理为由又婉拒了……看到王丽梅为了小福星读书的事四处碰壁,朋友很心疼,劝她尽力就行,为一个素昧平生的孩子这样低声下气求人不值得。王丽梅却说:“小福星从小没有母亲,我就做他的母亲,这事我一定要坚持到底!”几经周折,还是有好心的校长和教师愿意接收小福星。此后,每逢节假日,王丽梅总会自己掏钱为小福星购买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再忙都要和孩子独处一会儿,听听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有一次,老师要求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小福星是这样写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妈妈,但王丽梅阿姨像妈妈一样关心我,鼓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