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当亲人的“爱心法官”
邓林顺说:“为最需要帮助的群众服务是最好的法律。”他这样说,也确实这样做。有一次,邓林顺带着5名同事跋山涉水冒雨到云甸山上找到被执行人,做了半天工作,一直缄默不语的被执行人从裤兜里掏出捏成一团的50元钱,递给邓林顺:“各位法官,我目前只有这50元钱,我看你们也不容易,你们拿去吧。”回来的路上,想起申请执行人艰难的生活,大家不免有些情绪低落。邓林顺慢慢抚平那张50元的现钞,端详了半天,沉默了半天,说:“明天,我给申请执行人送过去。”
家住马宗乡羊喂水村的太平中学学生小张被伍某某砍断一只手,为了救治她,家里倾尽所有。而罪犯伍某某已被判处死刑,无财产可执行。为了维持生计,小张的父母只有远走他乡去打工。小张经历暴行伤害后,因无钱上学,成了无人照顾的残疾留守儿童。邓林顺了解情况后,心急如焚,几经周折,他们联系上“中国麦田计划”负责人并找到州残联领导,终于帮助小张重返校园。直到现在,邓林顺和执行局的干警只要到太平出差,都要捎点小张爱吃的零食和生活用品,抽空和她坐坐,鼓励她热爱生活、勤奋学习。
执行案件的办理过程并不是千篇一律,不同案件的被执行人后面,往往就是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情况,如果一味采取执行强制措施,效果就会不如人意。
2014年春节前夕,邓林顺带着执行局的干警们来到中厂乡新海村被执行人家里。被执行人不在家,他那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带着两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在门前地里干活。说明来意后,老人家老泪纵横:“自从两个娃娃的妈妈得了麻风病,娃娃的爸爸再也没办法出去打工了,只有帮邻居打点散工养活一家人……”邓林顺不忍心再跟老人家谈下去,在邻居家里找到被执行人,来到被执行人为申请执行人在小山后面搭建的小屋。十多平方米的房间只有一张床和煮饭用的锅碗瓢盆。申请执行人吃力地从床上爬起来,对邓林顺说:“邓局长,他已经好久没有给我送米送钱了,我现在每个月药钱都要好几百,他还说要我跟他离婚才给我粮食,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说完便失声痛哭起来。
邓林顺做了许久被执行人的工作,最后被执行人当着干警们的面把应付给申请人上一年的钱给了她,并承诺几天后把米和肉送过来。当邓林顺转身离去时,听见被执行人小声对他的女人说:“我也不想这样,可是我没得办法,这是刚才我在邻居家里借来的。”
案子虽然暂告一个段落,解了申请执行人的燃眉之急,但被执行人的艰难困境,两个小小年纪就饱受不幸折磨的孩子深深牵动着邓林顺的心。回来后,他通过各种渠道一直为这个不幸的家庭奔走呼吁。看到邓林顺为困难群众的事经常忧心忡忡,朋友劝他:“你的职责是维护法律的公平和尊严,至于行善,就交给搞慈善的人吧。”邓林顺反驳说:“司法结果是无情的,但是司法过程却可以是温暖的;法官是理性的,但法官绝不应该是冷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