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破茧,打牢发展基础
五官村是一个特殊的城郊村,城镇发展红利没有惠及,自然资源先天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8个村民小组没有一条通组水泥路,田边全是泥巴埂子,老百姓生活生产所需物资全在土路上运进运出,老百姓经常用“晴天吃灰,雨天吃泥”来形容这里的道路状况,年轻人回家就不想进城,读书的学生进城就不想回村……
2004年元月,高安寿高票当选五官村党支部书记,当时他就下决心改变五官村的现状,他在表态发言中说:“能得到大家的信任,我就一定要干出点事来,这样才对得起你们手中的那张选票。”
经过反复思考,高安寿决定先从硬化全村通组路着手,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奔跑于乡上、县上争取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终于落地五官村。
但是,当村民们知道每家都要投工投劳,有的还要占地,很多老人都又反对起来。“这路我们从小走到大,走了70多年,还不是一样过来了,你说占就占,说修就能修起来啊,占的地又不是你家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家的土地金不调银不换。”6组李大爷吼道。
“我拿我家的地和你换,地不够我就给你钱。”高安寿反复做李大爷的工作。但是还是有一部分老人说泥巴路也没有什么不好,都走习惯了,一时修路计划陷入了僵局。高安寿想:老人这边走不通,年轻人思想开放,我再从年轻人身上试试。第二天一大早,高安寿便将李大爷的大儿子叫来商量。
“李老大,你爹死活不同意修路,你看看,等路修好了,你们以后挣了钱买个小车回家也开得进来,面子也足。再说你媳妇以后掰苞谷也不用背了,整个车拉起就回家了不是更方便,你回家给你爹好好说说。”李老大听他这么说,仔细想想也对。于是当场就说:“行,我们修路,我爹那儿我去说,这事就这么定了。”
在修路的6个月时间里,高安寿天天坚守在施工现场,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高安寿,一家一家调解矛盾,艰辛曲折只有高安寿自己清楚。在村民们齐心协力投工投劳下,五官村6公里道路硬化、15公里沟渠浆砌项目圆满完成。
接下来的时间里,高安寿依然奔跑于乡上、县上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今,五官村入户道路硬化率已达99%,平整的水泥路将依山傍水的村落有序串联,发展基础打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