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 追及和相遇问题
例题.答案:(1)24m (2)8s
解析:解法一 用物理分析法求解
(1)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但甲做匀减速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则二者相距最远时的特征条件是:速度相等,即v甲t=v乙t.


整理得t2-16t+68=0
由Δx=162-4×68<0可知t无实数解,即两车不会相撞,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近,此时

【高考对接】
1.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0~2s内,速度为正,运动方向未改变,2s末时,位移最大,v-t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1~3s图线斜率未改变,故第2s末加速度方向没有变化,选项A、B、C错误;由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知,第3s末和第5s末质点位置相同,选项D正确.
2.答案:BD
解析:由题图知,甲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甲=10m/s2.乙车做初速度v0=10m/s、加速度a乙=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s内,甲、乙车的位移分别为

由于t=3s时两车并排行驶,说明t=0时甲车在乙车前,Δx=x乙-x甲=7.5m,选项B正确;t=1s时,甲车的位移为5m,乙车的位移为12.5m,由于甲车的初始位置超前乙车7.5m,则t=1s时两车并排行驶,选项A、C错误;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52.5m-12.5m=40 m,选项D正确.
3.答案:BD
解析:在v-t图像中图像包围的面积代表了运动走过的位移,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解本题要利用这个知识点求解.AB,v-t图像中图像包围的面积代表运动走过的位移,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利用逆向思维并借助于面积可知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A错误,B正确;C、D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的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D正确;故选BD.
4.答案:CD
解析:根据位移图像的意义可知,在t1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速率不相等,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选项A错误;从O到t1时间内,乙车的路程大于甲车,选项B错误;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都是从x1位置到x2位置,两车的路程相等,选项C正确;根据位移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选项D正确.
练 习
1.答案:C
解析:x-t图像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由图可知,图像斜率大小不变,故物体速度大小不变;斜率有正有负,表示物体速度方向变化,故物体以同一速率做往复运动,故选项C正确.
2.答案:C
解析:选项A中的位移图像的纵坐标代表位移,其值有时取正值,有时取负值,这说明该物体围绕起点做往返运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v-t图像的纵坐标代表速度,速度的正负代表方向,速度取正值时代表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取负值时代表物体的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可见选项B不符合题意;根据选项C、D中的a-t图像作出对应的v-t图像(如下图所示),参考选项B的分析可知,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D不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v-t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4s内由图像知物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选项B错误;2.5s时,物体速度改变方向,加速度方向不变,选项C错误;4s内速度变化量大小为Δv=8m/s,选项D正确.
4.答案:(1)64.5m (2)11s
解析:(1)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设时间为t1时,两车的速度相等,则:

![]()
乙车追上甲车的时间:t=t2+t3=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