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 实验拓展与创新

考点3 实验拓展与创新

例题1.答案:(1)见解析图 (2)0.44 (3)2.28

解析:(1)要使电流表示数从零逐渐增加,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实物接线图如图(a)所示.

U≈1.5V,I0≈0.38A,P=UI0=0.57W,P=nP=0.57×4W=2.28W.

例题2.答案:(1)欧姆挡 将红、黑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后,红表笔接a端、黑表笔接b端时,若多用电表的指针偏转角较小,而红、黑表笔反接时指针偏转角较大,说明a端是该发光二极管正极;反之,则b端是该发光二极管正极.

(2)①连线如下

②I-U图线如下

(3)0.0062~0.0073

解析:(1)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运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试正向、反向电阻,确定二极管的极性.多用电表(欧姆表)的黑、红表笔分别接表内电源的正、负极.将调零后的多用电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二极管的a、b端,若测得电阻几乎为零,则b为正极,若测得电阻较大,则a为正极.

(2)由于需要二极管两端电压从零开始增加,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路连接如图甲所示.由表中数据作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将与二极管串联的电阻R视为电池组的内阻,在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坐标系中再作出闭合电路的I-U图像(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两图像的交点坐标(2.7V,2.3×10-3A),为二极管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的电流I,则二极管的功率约为P=UI=0.0062W.

例题3.答案:(1)见解析图 (2)10 (3)电池(4)图线不应画为直线;横坐标的标度不恰当

解析:(1)连线如图所示

(2)小灯泡电阻大约为5Ω,当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时,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并联电阻值约为3.3Ω,则,解得R1=9.9Ω,所以R1应取10Ω的定值电阻.

(3)实验结束,断开开关,拆除电池两端导线,以防电源短路.

(4)在坐标纸上描出的点并不是在一条直线上,图线应为曲线;横坐标的标度值取得太大,应适当减小.

【高考对接】

1.答案:(1)如图所示 (2)增大 增大 (3)0.39 1.17

解析:

(1)要求能够实现在0~3.8V的范围内对小灯泡的电压进行测量,故滑动变阻器用分压式接法,小灯泡为小电阻,电流表用外接法,如答案图所示;

(2)由I-U图像知,切线的斜率在减小,故灯泡的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再由电阻定律R=知,电阻率增大;

(3)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9Ω时,电路电流最小,灯泡实际功率最小,此时E=U+I(r+R)得U=-10I+4,在图中作出该直线如左图所示,交点坐标约为U=1.75V,I=225mA,P1=UI=0.39W;整理得:当直线的斜率最大时,与灯泡的I-U曲线的交点坐标最大,即灯泡消耗的功率最大.当滑动变阻器电阻值R=0时,灯泡消耗的功率最大,此时交点坐标为U=3.67V,I=0.32A,如下图所示,最大的功率为P2=UI=1.17W.

2.答案:(1)见解析图 (2)B

来越小,图B正确.

3.答案:(1)b (2)如图所示 (3)450 (4)620.0 33.0

解析:(1)图(a)的电路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在闭合S1前,R1应该调节到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值最大,使电路中电流最小,即图(a)中的R1的滑片应移到b端.

(2)将t=60℃和t=70℃对应的两组数据对应画在坐标图上,然后用平滑曲线过尽可能多的数据点画出R2-t图像.

(3)根据题述实验过程可知,测量的R2数据等于对应的热敏电阻RT的电阻值.由画出的R2-t图像可知,当t=44.0℃时,对应的RT=460Ω.

(4)由画出的R2-t图像可知,当RT=620.0Ω,则手心温度t=33.0℃.

练 习

答案:(1)①滑动变阻器接法错误,应改成分压式接法.②电压表量程错误,应选用3V的量程.③电流表位置接错,应采用外接法. (2)见解析图 (3)10.3(±0.3) (4)A

解析:(1)由于是测绘小灯泡(2.5V,0.5A)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故电压表的量程选用3V即可,要求电压从“0”开始,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小灯泡的阻值小,故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

(2)如图所示

(3)在图中找到相应的点,即在U=1.8V时的电流为I=0.175A,则电阻

(4)由于电流表外接,其示数包括了流经电压表的电流,比小灯泡的实际电流大,故这个实验中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故选项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