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养老服务
2025年10月29日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养老服务
在春秋战国时期,养老思想和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据《管子·入国》记载:“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年七十以上,一子无征,三月有馈肉;八十以上,儿子无征,月有馈肉;九十以上,尽家无征,日有酒肉。”该史料表明,当时政府规定要减少高龄老人儿子们的赋税和徭役,国家还会给予一定的补贴,以使他们能有时间和精力更好地照顾和孝顺老人。孔子的养老观点具体表现在其“大同”思想中。《礼记·礼运》有云:“孔子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论语·学而》也有相关记载:“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的大同和孝悌思想中,充分体现了儒家对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的重视。因此,孝道思想经由先秦诸子尤其是孔子的思考得到了升华,而养老服务制度也得到了诸如管子等著名政治家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