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诵为手段书记内容

(一)以读诵为手段书记内容

选入教材的古诗多为唐宋以来的近体诗,在句数、字数、平仄声调等方面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平声长音,仄声短音,合辙押韵,节奏感强。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扣人心弦。古诗具有音乐美的特点,非常适合读诵。廖仲安教授说:“读诵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但不失为学习古典诗词的必要方法和手段。”

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读诵,给学生定一个感情调,找出古诗所表达的感情是高昂还是低沉压抑,是欢畅还是悲愤惆怅。如陆游的《示儿》,它的感情基调就是缓慢、低沉。特别是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应该哀婉且有力地读出诗人那种至死不忘收复失地、光复中原的爱国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充分显示古诗的音乐美,才能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中去。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有感情地多读,需达到背诵的程度。这样不但熟记了诗的内容,而且对诗人的思想感情也会产生进一步了解。苏轼诗曰:“旧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由此可见读诵对学诗的重要性。

《诗人玉屑》中谈到学诗的两个层次时说:“所谓晓得文义是一重,识得意思的好处是一重。”这里所说“晓得文义”是指直观地欣赏到诗的表面意思,获得文辞的浅层形象,也是“识得意思的好处”——得到美的艺术享受的基础。“晓得文义”正是通过反复读诵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