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虫

鼻涕虫
picture

它的长相,一如它的名声,让人想起邋遢孩子鼻孔下拖着的两根条状黏稠物。鼻涕虫拖着灰棕色的身体,把自己包裹在透明的液体里,以一种蠕动的方式向前爬行,身后留下一条湿湿的痕迹。

初见鼻涕虫,是在一个阴雨天。

农历五月,时庄的黄梅天才更像黄梅天,连绵的阴雨把人的心情也弄得湿漉漉的。空气里充盈着霉菌的气味,人们抬头望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要晴的迹象,心里便嘀咕:这鬼天气,什么时候太阳才能出来?该出来的迟早都会出来,没到时间,你心急也没用,时庄人其实也懂这个理,所以嘀咕也只是放在心里,没有人真的要去质问老天。

这样的天气,不单人不喜欢,就是虫子也不喜欢。我没有学过虫类心理学,不知道它们遇到此类天气会有何感慨,但它们的行动告诉我,它们同样过得不开心。它们没有刑天那样的本事,或许也没有刑天那样的胆量和老天对抗,它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在不适合自己出来的时候出来,这是一种抗议,更是一种妥协。你说,作为一只卑微的虫子,它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和鼻涕虫不期而遇的。起初,我以为我见到的是只蚂蟥,软塌塌的身体,灰褐的颜色,我很奇怪,怎么会有蚂蟥爬到墙上来?再仔细一看,蚂蟥怎么会有两条触角?而且身上哪儿来的那么多透明的黏液?分明是被打碎了外壳的蜗牛嘛。我当时真的把它当成了失去外壳的蜗牛,觉得它丑陋无比,像一段浓鼻涕,同时又很好奇:没有了外壳,蜗牛也能生活?我喊奶奶来看,才知道这叫“鼻涕虫” 。

在这以前,我并没有见过鼻涕虫,所以除了它令人作呕的模样,我对它的生活习性一无所知。长大以后读过一些资料,才知道鼻涕虫的学名叫作蛞蝓,是一种昼伏夜出的虫子,喜欢在夜里爬到植物的身上去吃嫩叶,白天躲在阴暗潮湿的角落睡觉。要不是因为梅雨季节空气里湿度太大,它在家里呼吸不畅,它才不会大白天爬出来,它出来,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

它大白天不出来,我认为它是怕出来丢人现眼,可这只是我的想法,它自己并不这样看,至少在它的心目中,自己不会比那整天背着房子的蜗牛差多少。你不信?我有证据。有个故事是这样说的,鼻涕虫先生想和蜗牛小姐处对象,约会失败后,蜗牛小姐逢人便说: “那小子穷着哩,连幢房子也买不起,还敢出来泡妞!”这话传到了鼻涕虫的耳朵里,鼻涕虫气愤地骂道: “呸!我买了房子也不会像她那样天天背着出来炫耀!德行!”

这是网上流传的一则笑话,我录下来仅是博看官一笑。我并不知道鼻涕虫不在白天出来的原因,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它在白天出来会有风险,这样的风险大到可能危及它的生命。如果一定要找原因,我还是要说,要怪就怪它长得太丑,丑得让人恶心,人人看到必欲除之而后快。我敢肯定,大多数的人处死它是因为它的长相,而不是因为它是吃庄稼的害虫,至少,时庄的孩子是那样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它会糟蹋庄稼。

时庄的孩子对付鼻涕虫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它用小树枝夹到火上去烧,一边听它身上水分被烤干发出的刺刺啦啦的响声,一边看它在火中一扭一扭地跳摇摆舞;还有一种是把它拨到地上,然后从盐罐里捏点盐来撒在它的身上,这鼻涕虫遇到盐,就像那雪狮子向火,立刻就会缩成一团。这后一种方法是六左常用的,我不知道他从哪儿学来的。

我无意忏悔小时候的残忍,若是因为它是危害庄稼的害虫,我们怎么处置它都在情理之中,而我们剥夺它生存权利的唯一理由,仅仅是因为它长相丑陋,这不单单是虫子的悲哀,更是人类的悲哀。尽管许多人会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问题,但这实在是个绕不过去的客观存在。

picture

鼻涕虫:学名蛞蝓(kuò yú),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又称水蜒蚰。体呈长梭形,柔软、光滑,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湿润有黏液;雌雄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