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辣子

洋辣子
picture

picture

洋辣子:刺蛾的幼虫。鳞翅目,刺蛾科。体呈圆柱状,初孵化时黄色,长大后变为绿色。取食叶片,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不知道川湘一带的人看到我这题目会不会误会我要写什么外国的辣椒,其实我要说的是一种浑身有毛的虫子,就是平常人们说的毛毛虫,也叫“毛辣子” 。至于为什么叫“洋辣子” ,我也不知道,反正时庄人都这么叫,我也就跟着这样叫了。

我在《豆丹》一文里曾经说过,我比较讨厌那种肉乎乎的虫子,像豆丹、蚕一类,觉得它们瘆人。这洋辣子似乎跟豆丹、蚕是一家,长大了都会变成一种或漂亮或不漂亮的蛾子,除了具备肉滚滚的特征之外,还长了一身的长毛,着实让人感到害怕。

害怕洋辣子是有原因的。它那一身长毛可不是好玩的,其实是一根根又尖又利的刺,刺上还有毒,粘到人畜身上立刻就会鼓起个包来,周边红肿,又痒又痛,抓不得挠不得,非得用肥皂或马铃菜花擦不可。长毛的作用有点像马蜂或者蜜蜂尾巴尖上的那根毒刺,不同的是,蜂类只有一根,它们却有好多,而且蜜蜂失去尾刺也就丢掉了性命,你去不去打它们,它们都活不长久,我却没听说洋辣子辣了人后自己就会死掉的。当然,被人消灭那是另外一回事,这跟它自己主动去死无关。

洋辣子似乎存在于许多植物上,树上居多。桑树上和臭椿树上有一种,细细长长的身体,细细长长的辣毛,若是没有了这身长毛,再长得稍微胖点,很可能就被怀疑为是一种野蚕了。但它终究不是野蚕,那身长毛出卖了它,李鬼毕竟成不了李逵。同时这身长毛又保护了它,随风飘荡,似乎在警告那些随时准备袭击它的鸟类:离我远点,当心有毒。

其实它这身长毛毒性不大,身上真的落上点这样的长毛也最多感到一点儿疼,有点红肿而已,不会太过分,它更多地起到警告或吓唬的作用。过分的是另一种洋辣子,短短的身子,方方的,几乎就是个长方体,颜色碧绿,有时身上还会带上一星半点儿的红。身体背部的两边,从头到尾有八撮尖刺,那是真正的尖刺,没有长毛辣子的那样张扬,短短的,向外张开,看上去精悍许多。刺上人身,立刻就会红肿一片,会看见明显的黑点,伴随难忍的刺痛。过敏体质的人会有眩晕的感觉,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这真是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尖刺有毒不在长上。因为这种洋辣子有八撮这样的尖刺,所以它另外有个名字就叫“八角辣” ,多生于果树上和蓖麻上,有时田埂上也能发现。

因为它颜色碧绿,基本和树叶或者草叶的颜色一致,再加上它常常躲在叶子的背面,孩子们伸手摘果子或者捋草叶的时候很容易就吃了这种洋辣子的亏。次数多了就要报仇雪恨,孩子们对付起它们来简直易如反掌,连树叶一起摘下用脚踏死,踏出青青的肚肠来算是便宜了它,有的时候还要烧上一堆火,让它们接受一下火刑的考验,看它们在火上的身体慢慢变鼓,然后噗的一声肚皮爆破,冒出一股气来,才觉得解恨。

对付洋辣子,如果可以用上剐刑,现在想来都不过分,谁让它那么狠毒,要把我们辣得生疼呢?但是利用它来做的另外一种试验,却实在是我们的残忍。我们不知道从哪儿听说:洋辣子辣人是因为人有汗毛孔,洋辣毛是从汗毛孔扎进去的,没有汗毛的地方洋辣毛就进不去。我们都想验证一下这个说法的可信度,手心不长汗毛,这本是试验的好场所,可没人敢冒这个险,万一不是说的那样,谁承担得起这个后果?张三不愿,李四也害怕,推来让去,结果没有一个人敢伸手的。后来六左想出个主意,说可以用青蛙来试,我们一拍脑门: “对呀,青蛙哪里有汗毛呢?六左,你真聪明啊。”六左有点扬扬得意: “知道了还不赶紧去捉青蛙?”在河滩地上想逮个青蛙真是太容易的事了,几个孩子一阵东扑西抓,不一会儿工夫,一只大个头的背上有三道黑杠的青蛙就成了我们的俘虏。八角辣也是现成的,河滩地上有一片蓖麻地,很快,几张爬有八角辣的蓖麻叶就被摘了过来。六左用小镰刀在沙地上挖了个坑,让我们先把爬有八角辣的蓖麻叶放进坑里,然后他拿过那只大青蛙,攥住它的后腿,把它白白的肚皮直接就按了上去。

事情过去许多年,我已经忘记了那次试验的结果,但当时六左把青蛙白白的肚皮按在八角辣身上的那一幕却清晰如在眼前。这大约是我们少年时期对青蛙犯下的最残忍的一次罪行,我觉得甚至比用麦秆插进它的肛门把它吹成一个球或者把它当成靶子练飞刀还要残忍,那个时候,我们简直就是一群小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