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虫

跟棉花虫指的一类不同,这西瓜虫专指一种,灰褐色的身体,椭圆形,如果不是头上有两根细细长长的触须,你甚至很难分清它的头尾。它跟西瓜并无多大的干系,至少不像那些棉花虫一样,专门就在那种植物上生活。西瓜虫吃不吃西瓜的叶或果,这个我不知道,因为时庄从南头到北头,没有一户种过西瓜,生产队也很少种,倒是有些南瓜、黄瓜、香瓜之类,我知道的是,西瓜虫会去吃这些瓜的叶片。它之所以叫“西瓜虫” ,缘于它受惊后的模样——头和尾碰到一起,身体蜷成一个小球,要是顺着一个斜坡,真的会滴溜溜滚下去,但这样还不足以把它叫作“西瓜虫” ,如果只是这样,大约叫作“球虫”更合适。它的身体一节一节的,蜷起来后,这一节一节就像西瓜上的花纹,既有西瓜的圆,又有西瓜的纹,这“西瓜虫”的名号叫起来就名正言顺了。
正常情况下,西瓜虫把身子放开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到处乱爬,饿的时候去吃点植物的嫩茎或者叶片,想休息的时候就躲在阴暗的墙角、瓦片或者土块底下,安静地睡它的大觉。按说,若是没有人打搅,这样的生活对它来说也是岁月静好,可实际上,它静不了,也好不了。你和小伙伴在玩耍的时候想起了它,就会去它睡觉的地方找,掀开瓦片或是土块,这瓦片或是土块实际上就相当于西瓜虫家的房顶,你把人家的房顶都给扒了,还让人家如何安歇?安全起见,西瓜虫只好赶快逃命,你用小棍去拨弄它,它知道是逃不出你的手掌心了,就把头和尾蜷到一起,滚成一个小球。
这是它的最后一招,它既没有尖利的牙齿,也没有令人胆寒的毒针,甚至连放毒气的本事都没有,它没有别的办法来保护自己,只好把身体最薄弱的部位藏起来——相对于脊背上的软甲,它苍白的肚皮更经不起一击,它必须像那一身横练功夫的武林高手一般,先把自己的练门死死护住。你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你并不想要它的命,它跟你并没有深仇大恨。你需要的是它像小球一样可以滚着玩,唯一遗憾的是,它不能像大蚂蟥那样缩成团以后还可以在地上反弹起来,如果你一定要试试它是否也具备这样的功能,那么结果肯定也是像西瓜一样一摔就碎。我想,它之所以不叫“球虫”而叫“西瓜虫” ,大约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想来,我们那时候这样对待西瓜虫真是有点欺凌弱小的嫌疑,人家因为害怕你才蜷缩成团,你偏偏就要欺负人家胆小,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怎么想怎么都觉得不够君子。可那个时候,谁会想到这么多?只要是有趣,只要是好玩,我们就会乐此不疲。况且,有的时候,这小小的西瓜虫还可充当讨好女生的道具。
西瓜虫是连女孩都喜欢的少数几种昆虫之一,既不咬人,又能缩成小球,个头还不大,谁不喜欢?男孩子喜欢,女孩子也喜欢。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的同桌——一个总流鼻涕的男生,就逮了一只西瓜虫,放在火柴盒里带到教室,准备送给我们班上最漂亮的女生。那个时候,在学校里男女生之间还不兴说话。他把它送给她的时候,鼓足了勇气,我记得他是脸涨得红红的走过去的,可她并不领情,手一抬就把火柴盒给掸掉了,嘴里还说: “鼻涕虫,走远点。”碰了一鼻子灰,还不好发作,我看他连脖子都粗了起来,喉咙那儿动了动,终于把一口唾沫咽了下去,还没等他拾起火柴盒,上课的铃声就响了,教我们语文的袁老师走进教室。课上到一半的时候,有笑声响起,先是一个人,然后是全班。袁老师莫名其妙,有什么好笑的呢?难道是课讲错了?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西瓜虫从火柴盒的牢笼中逃了出来,并顺着袁老师的裤腿爬上去,我们看见的时候,它已经快爬到袁老师的手边了。
听说西瓜虫还有个名字,叫“鼠妇”或“潮虫” ,可以入药。“鼠妇”这个名字好玩,顾名思义,它应该是老鼠的媳妇了,小虫子居然能做老鼠的媳妇,不知道它们的结合会生出什么品种的动物来,想想也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