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新知导入

二 新知导入

1.图式

自1781年图式概念由哲学家Kant提出以来,不同学科领域学者对图式有了不同的表述,但是不同的语言学家(Barlett,1932;Minsky,1975;Schank,1977;Rumelhart,1977;Cook,1994;Brown,1983;常宗林,2002; 刘明东等,2004;贺玲,2005)对它有着一致的认识:图式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和经历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每个人的大脑中储存着各种图式,每个图式的大小、层次各不相同;所有的图式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构成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因此,图式是学习者认知的基础。

图式的分类方法众多,常见的有:

内容图式:关于内容的背景知识;

语言图式:关于语言的背景知识;

文化图式:关于文化的背景知识;

形式图式:关于文体结构等的背景知识。

2.图式理论

运用图式进行语言理解和文本解读的阐述就是图式理论。图式的激活就是促使学习者判断并从储存的图式中调取可能的相关背景知识。文本理解过程就是已有知识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利用自己的图式对学习材料进行的一种积极思维过程;学习者在理解、吸收信息时,需要将输入的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知识联系起来;匹配时,图式就发挥其作用;学习者与学习材料共有的背景知识(或相关经历)越多,调取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匹配程度越高,学习越容易;学习者获得的信息经过重新组织、理解和记忆之后,在大脑中形成新的图式。

3.图式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图式不断被用来解释外语听力和阅读的过程,从而形成了现代图式理论(Anderson et al,1984;Rumblhart,1980;周相利,2002)。

在外语听力过程中,学习者关于听力材料的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预测、理解、分析、推理和评价,并建立新的图式;因此,在听力教学中先激发已有的相关图式,有助于扫除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障碍。

img

在外语阅读过程中,激活已有的语言图式 、内容图式、形式图式等,能够从词汇、语法、话题、文体结构等方面降低阅读难度,减少信息处理量,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正确率。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