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新知导入
1.思维可视化
思维可视化就是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通过图示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视觉表征。思维可视化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工具将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呈现出来,方便学习者在学习时进行思考、表达、理解和交流(尹晗,张际平,2016;丁紫晴,代建军,2019)。
2.思维可视化工具
代表性的思维可视化工具有思维导图、概念图、八大思维图示。
(1)思维导图
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布赞认为传统线性记笔记(Note-taking)的方法埋没了关键词、不易记忆、浪费时间、不能有效刺激大脑,于是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的做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赵国庆,2012)。
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将主题作为中心节点向四周发散,形成下一级分支和子节点;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逐步发散出再下一级的分支和子节点,最终形成一个有序的网格形状图。
想象和联想是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各个层级之间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来区分。各个子节点都使用关键词来表示。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习者发散性思维,理清思维的脉络,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案例:
某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完成了《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第一章的学习笔记(见第107页)。中心词是行动研究概念,一级子节点包括行动研究的定义、特点、意义、步骤、与其他研究的区别、与反思性教学的区别等,再发散出去到二级子节点。各节点关键词使用了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2)概念图
20世纪8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教授(Joseph D.Novak)以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概念图(Concept Map),认为当学习者主观上具有学习新知识的倾向,并把新知识与已有的旧知识关联起来时,有意义的学习就发生了(赵国庆,2012)。概念图使用节点代表概念,使用连线表示概念间的关系。
在绘制概念图时,学习者先选择知识领域,确定关键概念及其之间的层次关系,然后通过箭头建立概念之间的链接,在连线上表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形成有意义的网络结构图。与思维导图相比,概念图通过连接词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精确地描述,形成“概念—连接词—概念”的命题,将思维过程和结果更加精确化。
案例:
以莎士比亚代表作《哈姆雷特》一书中的人物关系为例(见下图),按照“概念——连接词——概念”的结构绘制概念图。先将书中的人物进行罗列,作为图示的“概念”,再按照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序,最后通过箭头和连接词表明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Hamlet和 Ophelia之间的关系是恋人关系,那么连接词就是“Lover”,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也采用这种结构一一进行表示,这样《哈姆雷特》小说中的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哈姆雷特》人物关系概念图
(3)八大思维图示
八大思维图示又名思维地图(Thinking Map),由美国的大卫·N·海勒博士提出。八个不同的图示,分别是圆圈图(Circle Map)、气泡图(Bubble Map)、双气泡图(Double-bubble Map)、树形图(Tree Map)、括号图(Brace Map)、流程图(Flow Map)、复流程图(Multi-flow Map)和桥形图(Bridge Map)(赵国庆等,2005)。因为每一个图形对应一个具体的思维技能,因此八大思维图示被公认为“具体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示法”(赵国庆等,2019)。
图1 圆圈图
圆圈图(Circle Map):主要用于定义(Define)一件事或者一个概念,可以用于联想、头脑风暴等。如图1所示,图中有内外两个圈,内圈是“Bats”,外圈是Bats的类属、习性等,内外圈分别是概念与概念的细节,也就是说,外圈是对内圈概念的定义。
气泡图(Bubble Map):主要用于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特征。如图2所示,图中使用了多个气泡对apple的性质和特征进行了描述。
图2 气泡图
双气泡图(Double-bubble Map):主要用于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异同。如图3所示,图中对apple和pumpkin进行了比较,中间的三个小气泡是两者的相同点,左右两边的小气泡则是他们的不同点。
图3 双气泡图
树形图(Tree Map):主要用于对事物进行分类。如图4所示,图中将植物分成了两类:装饰用植物和可食用植物。
图4 树形图
括号图(Brace Map):主要用于对事物进行拆分,表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如图5所示,图中通过括号将雪人的组成部分一一进行了列举。
图5 括号图
流程图(Flow Map):主要用于表示事物的顺序或者步骤。 如图6所示,图中介绍了make a peanut butter sandwich的步骤。
图6 流程图
复流程图(Multi-flow Map):主要用于表示因果关系。如图7所示,中间的关键词是Give Almond Toys to A Friend,左边是这么做的原因,右边则是这么做的结果。
图7 双流程图
桥型图(Bridge Map):主要用于表示类比关系。如图8所示,用鼻子闻味道正如用耳朵听声音、用眼睛看和用双脚走路。图如其名,每一个桥拱处都有一个“as”来表示他们的关系。
图8 桥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