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到教条:理解摩尔根《古代社会》》简介
《从经典到教条:理解摩尔根《古代社会》》这本书是由王铭铭创作的,《从经典到教条:理解摩尔根《古代社会》》共有30章节
1
前折页
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学术领域涉及城市仪式时空研究、乡村民族志、历史人类学、民族学、比较神话学、社会理论等。著有《草根卡里斯玛》(2002)、《西学“中国化”...
2
目录
...
3
序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是西方人类学早期经典之一,其历史唯物主义版本,也曾成为国内民族学(社会人类学)、史学和考古学遵循的“原理”。 我这本小书,是十五年前完成...
4
引言
多年前,我接受了一个解读人类学名著的约稿,在思索该选哪本名著时,我想到了许多人类学家的名字,如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波亚士、葛兰言、莫斯、列维...
5
摩尔根这个人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1818—1881)这个名字自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已为国人所知。1929年,《古代社会》的主要译...
6
著述的轮廓
摩尔根曾做过一点动物学研究(特别是他出了名的海狸研究)。但是,整体来看,他的主要著述还是集中于对亲属制度(kinship)的人类学分析上。亲属制度的研究,在当时...
7
“裂缝间的桥”
摩尔根极端反对种族歧视,他热爱印第安人民,尊重他们的才能和成就。他敢于与当时资产阶级历史学界和社会学界的“权威”作斗争,反驳他们的谬误观点。[1] 这段话来自于...
8
“进步”与“文明”
摩尔根从心底里相信,那些生活在世界上的落后群体,与代表当时“先进文化”的欧洲人之间,没有智力上的差异。可是,怎样解释印第安人与“先进文化”之间明显存在着的不同呢...
9
阶段化的时间
上面提到摩尔根在《古代社会》的序言里说: 如果可能,我们想要知道:人类是怎样度过以往这些一个又一个的时代的?蒙昧人是怎样以慢得几乎觉察不出的步伐前进,而达到野蛮...
10
生存技术与生育制度
整部《古代社会》都是有关原始人向文明的现代人进化的文化进步史,这里摩尔根关注的并非是跨文化比较对孤立的个别文化的反思意义,而是发掘文化进步的源泉与线索。从抽象层...
11
从婚级到氏族
邃古之初,人既不知父也不知母,对生身父母完全没有意识,这是摩尔根的观点。1871年访问伦敦时,他对那里的人类学家们谈到他的这一看法。不久,麦克伦南写出文章,讥讽...
12
易洛魁人的氏族
对澳大利亚土著卡米拉罗依人氏族隐藏的婚级制“文化残存”的分析,是摩尔根在“政治观念的发展”这一编里列出的开头一章。这项研究是在他从事了多年的美洲易洛魁印第安人部...
13
古希腊与人类学
接着“易洛魁人的氏族”一章,摩尔根写了三个章节的长论,概述了易洛魁人的胞族、部落和联盟,又用两章叙述了他对其他部落氏族组织和阿兹特克文明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
14
雅典的“民主仪式”
格罗特笔下的希腊社会,是由家庭逐步融合为氏族、胞族、联盟等较高级共同体的成果。摩尔根对希腊的研究,依据的大多数素材与格罗特相同,他采纳的概念,又是格罗特系统提出...
15
“睿智的野蛮人”
摩尔根毕竟是一位西方人类学家。对他来说,揭示古希腊政治转型的奥秘,并由此展望文明的进程,是他研究的最终目的。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他也知道停留于古希腊文化的考据...
16
“弓矢之族”的局限
对于希腊与易洛魁两种民主制的典范,《古代社会》一书做了详尽的分析。摩尔根明显感到,它们在世界政治观念史的“地图”上具有标杆的地位,随着这两支标杆的树立,他看到古...
17
一盘散沙的野蛮人
摩尔根把所有的印第安人都纳入氏族社会的范围来考察,是为了揭示人类在原始形态下,社会制度的单元具有何种能力来组织社会。所有的论述,无非是为了说明一个论点:当人类进...
18
政治社会在希腊
摩尔根重申,在政治社会孕育的过程中,氏族制度曾起过进步作用。从军事民主制角度看,氏族制度先推出易洛魁联盟中的那种大战士,接着推出更进步的部落联盟中的军事统帅-祭...
19
普遍主义论调
阅读《古代社会》,人们难免会发现摩尔根的自相矛盾之处:摩尔根一方面坚信,氏族制度为政治文明奠定了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另一方面似乎又在不断地重复一个观点,即,氏族...
20
性关系的“乱”到“治”
从《古代社会》文字的间隙里,时常能发现摩尔根诚实表达的困惑。在断言氏族制度曾普遍存在于整个人类的原始社会之后,摩尔根紧接着提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 究竟氏族是...
21
财产观念
从《古代社会》的第一编看到第三编,我们逐步理解了摩尔根这部书的基本观点。跟随他书写的文字留下的足迹,我们走过了新旧两个分离的大陆,发觉这两个相互漂离的大陆之间,...
22
“长屋”的象征
在《古代社会》发表四年后,摩尔根发表了《美洲土著的房屋与家庭生活》一书。这本书实际上是《古代社会》原稿的第五编,标题是《房屋建筑观念的发展》,它原来没有单独出版...
23
迷惑人的摩尔根
用现代人类学的标准来衡量摩尔根,我们首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这位早期的美国人类学家所做的研究,很难满足他企图提出的宏大理论对大量资料的需求。接着,我们还很容易从摩...
24
《古代社会》之后
一个作者的作品出版了,就意味着作者“死了”,他再也不能知道读者能从他的著述中延伸出来的、有时甚至与他的原意相反的理解。《古代社会》出版后,摩尔根在美国学术界曾保...
25
中国之摩尔根
中国学界对摩尔根的系统引介,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顺着三条渠道流入中国。第一条渠道是受马克思主义史学影响的中国史研究,包括蔡和森、杨贤江、...
26
一个教条的式微
我这代人上大学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还在中国人类学里占据主导地位。记得是1983年,老师召集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本应是关于人类学学科建设的,但却...
27
文明的分流
从20世纪上半叶知识的国际状况看,摩尔根这个名字代表的那种人类学,面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特别是在人类学的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和美...
28
结语
在一部涉及人类学理论的名著里,人类学家萨林斯这样形容了摩尔根和摩尔根的解读者的各种评价: 就像每一个奠基之父一样,摩尔根的思想与后来由它变异而来的那些观点相比,...
29
附录 摩尔根年谱
1818年摩尔根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奥罗拉村。 1840年摩尔根毕业于联合学院。 1842年摩尔根获得律师资格,由于律师业务不多,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激进青年组成的文学...
30
引用文献
埃文思-普里查德,《论社会人类学》,冷凤彩译,梁永佳审校,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彼得·鲍勒,《进化思想史》,田洺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戴裔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