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国整个问题之道
我所主张的乡村建设,乃是解决中国的整个问题,非是仅止于乡村问题而已。
——《自述》,《梁漱溟全集》第2卷,第31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版
民族自觉的头一步,便是觉悟到乡村;从这一步,就可以觉悟到一切。觉悟到我们原来社会结构的特殊,觉悟到我们不能不自有我们的前途;——虽然西洋的长处必要尽量地采用。十年来的乡村运动正是民族自觉的开端。
——《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全集》第2卷,第486页
乡村建设,就是要先从乡村组织做起,从乡村开端倪,渐渐地扩大开展成功为一个大的新的社会制度,这便叫作“乡村建设”。
——《乡村建设大意》,《梁漱溟全集》第1卷,第720页
乡村建设除了消极地救济乡村之外,更要紧的还是在积极地创造新文化。所谓乡村建设,就是要从中国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
——《乡村建设大意》,《梁漱溟全集》第1卷,第611页
所谓“乡治”或“村治”之特殊意义,即要在近代都市文明之外,辟造一种乡村文明;其道则使社会重心从都市移植于乡村。
——《敢告今之言地方自治者》,《梁漱溟全集》第5卷,第252页
真的力量恐怕只有在内地乡村社会中慢慢地酝酿,才能发生大的力量,而后再影响于都市。
——《朝话·真力量要从乡村酝酿出来》,《梁漱溟全集》第2卷,第97页
中国社会本来所具备的那全套组织构造,在近数十年内一定全崩溃,一切只有完全从头上起,另行改造。……从哪里改造起?何从理头绪?何处萌苗芽?还是在乡村。
——《自述》,《梁漱溟全集》第2卷,第27页
中国这个国家,仿佛是集家而成乡,集乡而成国。我们求组织,若组织家则嫌范围太小,但一上来就组织国,又未免范围太大;所以乡是一个最适当的范围。
乡村是本,都市是末,乡村原来是人类之家,都市则是人类为某种目的而安设的。在某种事实上说,都市固也不可少;……从政治、经济、教育各方面看,都需要一个中心,……都市即由此而来的。……下级都在乡村,大家联合起来而有这个中心,先有本,后有末,末从本来就对了。……现在的社会,都市不但是中心,而且是重心;以都市为重心就完全错误了!重心本应普遍安放,不可在一处;中心可以集中于一点,可以在一处。……若都市来控制乡村的时候,那就是少数人用力量以统治多数人,这是不对的,这不是常态。……现在我们是从乡村起手求组织,是自下而上,由散而集,正合乎常态,合乎人类的正常文明。……我们讲从乡村入手,不是不要都市,我们是要将社会的重心(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等等)放在乡村。更明白地说:讲乡村建设就包含了都市,……因为着意于本,则自然有末;乡村越发达,都市也越发达。
——《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全集》第2卷,第313、317—318页
辟造正常形态的人类文明,要使经济上的“富”、政治上的“权”综操于社会,分操于个人。其纲领则在社会重心从城市移植于乡村。……乡村经济建设要走“合作”的路,那是以“人”为本的经济组织;由是而政治也自形成为民主的。那么,所谓富与权操于人人,更于是确立;现在所急的,是如何遵着这原则以培起乡村经济力量、乡村政治力量:这培起乡村力量的功夫,谓之乡村建设。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旨趣及办法概要》,《梁漱溟全集》第5卷,第231—2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