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农民,走“合作”之路
近百年来,西洋文化的战胜,胜于其组织能力;中国民族的失败,败于其散漫无力。中国国家虽地大人多,以其散漫,遂等于无力;散漫无力,实为中国近百年来所以失败的唯一原因!
——《中国之地方自治问题》,《梁漱溟全集》第5卷,第320页
我认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下手处就是组织农民。……以他(按:指农民)为中国经济问题的主人翁而言组织,那自莫善于合作主义的经济组织了。所以我看中国果然要进行经济建设,头一着就当有计划地大规模普遍推行合作于全国乡村,要于短期内将农民纳于合作组织中。
——《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全集》第2卷,第547页
我们的乡村组织能做些什么事。
……导农民于合作于组织,……才能对经济上的事有所进行。……大家聚合成一气,农业改良推广的功夫才好做。举凡品种的改良、病虫害的防除、水利工程新农具的利用等等。一切莫不如是。
……将科学技术引进内地农村。
……增高农民信用有助于金融流通。
……无形中为极好的合作教育。……在这样组织中处处是教育,处处是很好的合作教育;实是产生好的合作社的一个根本。
……从经济上充分地加强社会的一体性。……中国的财富是靠合作才能增殖起来。那么,这样增殖起来的财富,个人性小,社会性大,将慢慢减去人与人间的竞争,而趋于互助互保。
……帮助消除阶级问题。……合作社虽不能“均富”,却能使贫富不齐的人,在经济上同样地向前增进,……它对于消除贫富问题上,就有很大的力量。
……完成合作主义不偏于个人或团体之一极端。……西方过去集团生活干涉太强,近代个人主义实为其反动;个人主义发达太过,而又有今日团体最高主义之反动;翻来覆去,各为一极端,都不是中道,都不是常规。在常规上,个人与团体应当并重。……合作社是联合个人组成团体,于团体之中不废个人;两面都有,正与我们的理想相合。……现在未尝不可以演为一种主义。一面为手段方法,一面为理想目标,……则曰“合作主义”。……我相信合作主义在人类生命有其深厚根据,而唯我们的乡村组织能完成此理想。
——《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全集》第2卷,第424—433页
必须是团体与分子彼此之间匀称(均匀),才是人类普遍要求。从个人出发而不顾社会,妨碍社会,固然不对;为社会而牺牲个人,抹杀个人,也是不对的!……以社会为本位,则是以社会为客观标准,此即倚重于一偏,如以个人为本位,则是以个人为客观标准,此也倚重于一偏。……应当是从团体说时,要尊重个人;从个人说时,要尊重团体。……我以你为重,你以我为重,互以对方为重才能得到均衡。……这就是我们相对论的伦理主义。
——《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全集》第2卷,第306—308页
按中国道理,从分子说是个人对团体应尽的义务;从团体说是团体应给个人的权利。
——《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全集》第2卷,第2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