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国问题的动力:知识分子与乡村居民

2.解决中国问题的动力:知识分子与乡村居民

中国大局的解决,要靠两个力量:一个主力,一个副力。主力即文化运动团体,……全国的乡村运动团体,成一个大的联合组织,这个是解决中国问题的主力。所谓副力,就是现政权的行政系统。现政权这个力量,他是来帮助解决中国问题的力量。

——《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全集》第2卷,第392页

中国问题之解决,其发动以至于完成,全在其社会中知识分子与乡村居民打拼在一起,所构成之一力量。

“现在之中国问题”是由外面问题引发内部问题,并以外来的新形式演之者。……所谓外面引发,具有三义:一、受外面的压迫打击,激起自己内部整顿改革的要求;二、领会了外来的新理想,发动其对固有文化革命的要求;三、外面势力及外面文化实际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将其卷到外面世界旋涡来,强迫地构生一个全新的中国问题。……可知中国问题的发动,不能不靠其社会中之知识分子,而且必须是最先与外面接触的知识分子。

中国问题……是改造文化,民族自救。……此民族自救运动,求诸全民族则宽泛无当;求诸某阶级某部分人,则狭窄不恰;而谓不在接触外面之先知先觉感触亲切之志士仁人而又在谁?……于此际也,先知先觉知识分子明明是主而不是宾矣。

所谓革命知识分子所必凭借的社会中潜伏之一大力量,我是指乡村间居民而说。……解决中国问题的动力,殆在引后种动力并入前者,而为一种动力。然而这引的功夫,是要由前者来做的。换句话说,革命的知识分子要下乡间去,与乡村居民打拼一起拖引他上来。

我敢断言,如果这上层动力与下层动力总不接气,则中国问题永不得解决;而上下果一接气,中国问题马上有解决之望。

——《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全集》第2卷,第450—459页

乡村运动……是知识分子的下乡运动……

社会的生路要在乡村求,知识分子的生路也要在乡村求。这条路,初去是难,但愈走愈宽。都市里过剩的知识分子,尽你不愿回乡,但形势所逼恐怕非回来不可。……当初若不出来,不行;现在若不回去,亦不行。当初不出来,如何能洋化?不洋化,如何能与西洋文明接气,而引科学技术团体组织于中国?不洋化,如何能脱离乡村而逼成乡村崩溃?乡村不崩溃,如何能引起人注意乡村,而发动乡村运动?没有乡村运动,知识分子如何能回去,而建设新社会?一步一步相引而至,相逼而来,而结果是绕一个大圈,完成东西文明的沟通工作。

——《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全集》第2卷,第479、481页

除了乡下人起来自救之外,谁也救不了乡村;单靠乡村以外的人来救济乡村是不行的。事情靠人家是靠不住的。……就是要人家帮忙,也得自己先起劲呀!外国有句话:“天助自助者”,……中国古人也有一句话:“自求多福”。……更何况单靠外力往往不但不能把乡村救好,反而祸害了乡村——外边人虽然满心想让乡村好,想帮乡村的忙;而以不了解乡村的情形,不知道乡村的需要,所用的方法不合,结果往往祸害了乡村。……所以要想乡村向上长,……这就要靠启发农民自觉了。

——《乡村建设大意》,《梁漱溟全集》第1卷,第616—6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