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微粒性
2025年09月26日
2.2.1 微粒性
对于气象目标而言,其散射单元通常是空中悬浮的微粒,它们形体各异。为了研究方便,可用一个理想的球形粒子的模型来等效。
设气象雷达与该球形粒子处于理想传播空间。若气象雷达发射功率为Pt,天线具有方向性,在给定方向上的增益为G,雷达到球形粒子的距离为R,如图2.12所示。
图2.12 位于距离R处的球形粒子
因此,电磁波到达球形粒子处的功率密度可表示为
当电磁波到达该球形粒子时,粒子表面将产生感应电流,此电流又向各个方向散射电磁波。为了方便分析目标散射能力,引入目标有效截面积σ,这个面积是一个假想面积,如果把它放在与电磁波传播方向垂直的面上,将无损耗、全部地、各向均匀地把入射功率散射出去,而在雷达站处所产生的功率密度等于实际目标所产生的功率密度。
到达雷达天线处的目标后向散射信号功率密度为
则由式(2.31)可得目标有效截面积σ为
为了保证雷达接收天线在远场(也就是天线接收的散射波是平面波),式(2.33)可修正为
式(2.34)定义的雷达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经常称为后向散射RCS或单基地RCS。
目标的后向散射波的大小与目标范围和入射波波长λ的比值成比例。实际上,气象雷达不能够检测到比其工作波长小很多的目标[176-178]。例如,如果气象雷达使用L波段,雨滴相对于雷达就变得几乎是不可见的,因为它们比雷达波长小很多。RCS测量在目标尺寸与波长可比较的频率区称为瑞利区;目标尺寸比雷达波长大很多的频率区称为光学区;当目标尺寸与雷达波长是同一个数量级时称为谐振区。以波长为单位的球体周长归一化后向散射RCS如图2.1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