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风场仿真

3.3.2 风场仿真

对12kft×12kft×1kft的机场空间区域进行了120×120×50网格划分,每个网格大小为100ft×100ft×20ft。特征半径取R=2kft,取风切变的延伸直径为1~3km,水平风场高度为1kft。X为垂直于飞机航向的,右为正;Y为飞机航向为正,Z为飞机跑道以上的地面高度,向上为正;风场的中心位置在(x,y)=(1kft,1kft)。

(1)对称风场仿真

首先考虑对称风场条件下,在风场坐标系下,不考虑当时当地的环境风速,风场径向速度分量(H=300ft)、风场中心垂直截面图、水平外流风场(H=100ft)以及三维风场抽样图如图3.6—图3.9所示。其中,箭头的浓度代表风场强度,箭头方向代表风向。

在利用上述风场模型产生的对称风场中,当X向、Y向风场范围相同时,其X向、Y向的径向速度分量相同,即图3.6中Vx与Vy是重合的。

图3.6 对称风场径向速度分量

图3.7 微下击暴流中心垂直截面图

图3.8 对称风场水平外流风场

图3.9 三维风场抽样图

结合图3.7—图3.9可以看出,微下击暴流到垂直高度为1 000ft(水平外流风场高度)时开始向四周形成外流气流,沿Y轴方向,也即沿飞机航向,先是进入逆风区,经过下击暴流中心,然后是进入顺风区;从图3.4所示的风切变风场剖面图可以看出,实际中飞机进入风场时也是先遇到迎头风然后是顺风,因此,所建立的风场与实际情况一致,能够较接近地模拟出实际风场特性。

(2)非对称风场仿真

由于风切变可分为顺风切变、逆风切变、侧风切变及偏风切变。按照4种风场条件的特征修改模型中GX(X轴向扭曲因子)、GY(Y轴向扭曲因子)变量分别得到4种风场条件下风场径向速度分量(H=300ft)、水平外流风场(H=100ft)以及风场中心垂直截面图,如图3.10—图3.12所示。

图3.10 4种风场条件下径向速度分量

图3.10(a)显示的在X轴向扭曲因子GX为0.28,Y轴向扭曲因子GY为0.37下的径向速度分布(偏风情形)。图3.10(b)—(d)分别是在GX=1.02,GY=0(侧风情形)、GX=0,GY=-0.62(逆风情形)、GX=0,GY=0.76(顺风情形)下的径向速度分布。从图3.10(a)—(d)可以看出,改变X轴向或(和)Y轴向扭曲因子只会改变某一方向上风场的扭曲程度,并不影响Z向风速。参考文献[34]在GX=0.3,GY=0.4;GX=1,GY=0;GX=0,GY=-0.5;GX=0,GY=0.5的情形下分析了不同风场下的径向速度分量。

图3.11 4种风场条件下水平外流风场

图3.11(a)显示的是在扭曲因子GX=0.28,GY=0.37(偏风情形)下的水平外流风场。图3.11(b)显示的是在扭曲因子GX=1.02,GY=0(侧风情形)下的水平外流风场。图3.11(c)显示的是在扭曲因子GX=0,GY=-0.62(逆风情形)下的水平外流风场。图3.11(d)显示的是在扭曲因子GX=0,GY=0.76(顺风情形)下的水平外流风场。参考文献[34]是在GX=0.3,GY=0.4;GX=1,GY=0;GX=0,GY=-0.5;GX=0,GY=0.5的情形下得出的水平外流风场。

图3.12 4种风场条件下微下击暴流中心垂直截面

图3.12(a)—(d)分别是在扭曲因子GX=0.28,GY=0.37(偏风情形);GX=1.02,GY=0(侧风情形);GX=0,GY=-0.62(逆风情形);GX=0,GY=0.76(顺风情形)下的微下击暴流中心截面。根据GX,GY大小的不同可以产生出不同的不对称风场。结合图3.11(a)—(d)和图3.12(a)—(d)可以看出风场气流的流向趋势,符合理论上逆风、顺风、侧风、偏风的风速分布。为了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结合Vincent J.Cardone,Fred.Proctor等人的研究成果[73-76],参考文献[73-76]是根据实测数据得到的风场风速分布的,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所建立的风场模型比较符合实际情形下的风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