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白斑发展有哪些有效方法
(1)调节系统免疫功能
糖皮质激素是最经典的免疫抑制剂,可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从而控制白癜风病情进展。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小剂量口服疗法或注射给药。常采用泼尼松片口服,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注射治疗。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失眠、痤疮、躁动、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69%,因此在使用前应向患者详细交代,若有使用激素的禁忌证则要尽量避免使用。
复方甘草酸苷是日本制药企业于1948年开发,以甘草酸苷为主要成分,并含有甘氨酸及蛋氨酸的复方制剂。其具有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抗氧化和促进黑素合成的作用,适用于包括白癜风在内的多种免疫功能紊乱性皮肤病的治疗。优点是具有与糖皮质激素相类似的作用,但不引起糖尿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库欣综合征、骨质疏松等激素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常作为激素的替代使用药物。长期或大量给药后部分患者出现血压升高、低钾血症、水钠潴留、水肿、尿量减少、体重增加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状。这些与患者个体差异、给药途径和剂量大小有关。同时口服螺内酯片可预防该不良反应。
其他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胸腺肽、卡介菌多糖核酸、匹多莫德等被称为免疫调节剂或免疫增强剂,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感染相关疾病、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但这些药物说明书中未写入治疗白癜风的适应证,而且从白癜风的发病机制看,此类增强免疫力的药物从理论上说应该与白癜风的治疗目标相反,目前仅仅在我国国内使用较多,而国际权威医学杂志中并无相关文献证实其治疗白癜风有效。因此,暂不推荐使用这些免疫调节剂治疗白癜风。
(2)局部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白斑累及面积<3%体表面积的进展期皮损。对于躯干和四肢皮损,建议外用超强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对于面颈部、皱褶部位及儿童,建议外用中强效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一般无效。糖皮质激素对病程短的患者效果较好,有一定的促进白斑复色作用,外用1~4个月后可出现毛囊周围型及皮损周边型复色。但应避免用于眼周,面、皱褶及细嫩部位皮肤,用1个月后更换为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以避免不良反应,肢端可持续使用3个月。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导致局部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毛囊炎、多毛等。周期性或间歇性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局部的不良反应,方法包括:外用1周停药1周,使用6个月;外用5日停用2日,连续使用不超过3个月;每日1次,外用6~8周,停用数周后视情况判断是否需重复使用;应用3周后停用1周。如使用3个月无效,则建议停用。对于大面积皮损、皮肤薄的区域及儿童,不建议长期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治疗。
常用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既可控制病情进展,又能促进白斑复色,可用于治疗进展期和稳定期白癜风。外用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治疗白癜风在疗效上没有显著差异。在面颈部、生殖器及皱褶部位等区域长期使用激素容易引起皮肤变薄等不良反应,推荐外用他克莫司或吡美莫司。
(3)紫外线光疗
光疗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最常用的紫外线光疗包括窄谱UVB(NB-UVB)和308纳米准分子光或准分子激光。快速进展期光疗剂量宜从低剂量起始,指南推荐100毫焦/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