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专利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术后防护眼镜要求
术后防护眼镜,包括镜框、设置在镜框内的镜片,以及设置在镜框两侧的固定带。固定带为弹性伸缩带,且固定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镜框的两侧,镜片底端设有滴注孔,滴注孔呈弧形状且其宽度沿靠近镜片内侧的方向逐渐降低。
所述镜框内侧设有护理圈。
所述镜框外侧设有与镜框转动连接的遮光片。
所述镜片上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透气孔。
所述镜框两侧的固定带末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扣以及多个扣孔。
所述镜片上设有防辐射膜。
所述镜框两侧设有安装槽,固定带安装在安装槽内。
所述镜框上并位于安装槽外侧设有缓冲垫。
所述护理圈采用硅胶材质制成。
所述镜片的材料为聚碳酸酯透明薄片。

图6-5 结构示意图
1.镜框;2.镜片;3.固定带;4.滴注孔;7.透气孔;11.桩头;12.缓冲垫;31.卡扣;32.多个扣孔
(二)人性化设计
1.减少眼部周围压痕
在聚碳酸酯透明薄片(镜片)周围采用硅胶材质的护理圈,边缘柔软,亲肤性强,避免长时间佩戴产生压痕。
2.佩戴更方便
2个镜片之间采用固定连接架,双眼患者术后佩戴非常方便;传统防护镜采用胶带固定的方式会因为汗液失去黏性而导致防护镜掉落,新版采用弹性固定带代替了传统的医用胶带,使用起来更方便、快捷、舒适,且弹性固定带透气性好、易于固定,克服了现有护理眼镜佩戴不便和不舒服的缺陷,结构简单、实用,同时可保护手术后的眼睛不受伤害,避免强光刺激,适用于眼科手术后病人白天和夜晚携戴,佩戴时感觉舒适,从而达到保护眼睛的效果。镜框内侧设有硅胶材质的护理圈,使镜框完全贴合眼周皮肤,既防止患者因外力作用揉搓眼睛,导致眼内炎等感染发生,同时又增加舒适度。
3.滴药孔设计
辅助病人掌握滴药高度,滴注孔方便患者滴注眼药水直接入结膜囊,防止患者将眼药水瓶口直接接触眼睛或角膜,造成角膜损伤或眼内炎等感染的发生。
4.减少撕脱伤即术后过敏
新型眼罩不需要使用胶带固定,能有效避免因撕扯胶带而导致的眼周皮肤破损。同时也因为不需要使用胶带,部分过敏体质患者能有效减少因胶带而产生的过敏现象,降低患者精神负担和一定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