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业务难点

二、业务难点

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的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是治疗取得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护理不当会产生各种严重并发症,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但在临床护理中存在很多难点。

1.引流管的固定

传统方法是直接放在床上,或用胶布、系带固定在床头,既影响病房整洁,又不便观察,也容易因引流袋的重力作用而牵拉引流管,严重者会引起引流管脱落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图6-9);当更换引流袋、外出检查、离床活动时,重复解带、系带增加了护士工作量。

2.引流管的高度

临床多采用目测或经验性地根据引流量多少确定引流瓶高度,缺乏客观准确的评价(图6-10)。市面上也有多种引流管挂钩,这类挂钩虽有高度标尺,但需人工操作。由于医护人员无法随时在床旁监管,家属也不具备相关知识,故在患者病情变化时,易因引流管高度调节不及时而导致严重后果,威胁患者安全

3.引流量的统计

引流量的统计需要护士每班人工手动进行,一般采用目测或空针抽吸统计:目测极不准确,空针抽吸费时费人,且不同科室、不同护士之间无法完成同质化评估,故此项工作还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图6-11)。

4.引流的速度

不同的脑脊液引流速度对机体影响差异较大,过快过度引流会造成蛛网膜下腔塌陷、脑疝等严重后果,导致异常脑脊液不能被冲洗掉,且ICP低时,脑脊液分泌增多、吸收减少,可能诱发脑积水及低颅压综合征等并发症。而引流速度过慢,可致脑脊液澄清时间延长,拔管时间推后,增加颅内感染的风险,增加治疗费用。多个研究表明,采用10 m L/h的引流速度,可获得最佳的引流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管功能、应激状态及炎症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但由于引流高度不准确、引流速度难以监测、人力资源不足等客观原因,实际引流速度难以控制,故保证10 m L/h是护理工作的难点,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要点。

图6-9

图6-10

图6-11

综上所述,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管理不当,会降低治疗效果、加重病情,甚至导致再出血、感染,甚至死亡。本专利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将一种颅脑术后引流微调智慧监测仪应用于神经外科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的护理当中,通过颅脑术后引流微调智慧监测装置及颅脑术后引流微调智慧监测管理平台对引流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和智能调节,发挥医护角色权限管理、引流数据实时监测、多种方式预警和告警、历史数据查询、多数据智能分析比对等功能,以达到智能化管理引流管、降低置管并发症率、提高管道安全性、缩短置管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人力成本等目的,更好地保证住院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