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腔道控制器,通过“葫芦”形外壳能有效地嵌入患者肛部,不易脱落,使患者能够外出;豁口及滤洞的设置,使水样便的量过大时,吸附材料不能完全吸收液体,液体透过吸附材料时触发湿度传感器,报警提醒患者或护理人员进行更换。
这种腔道控制器包括外壳、过滤吸附填充物和电子控制模块。外壳为“葫芦”状且顶部设有豁口,外壳含有豁口的一端设有滤孔a;过滤吸附填充物位于外壳内部;电子控制模块包括安装室和置于安装室内部的湿度传感器、电池组、报警装置和单片机,安装室安置于外壳内部且处于含有豁口一端的对侧,设有透水孔和连通孔,湿度传感器通过透水孔检测过滤吸附填充物的湿度,将检测到的数值传输给单片机,当湿度达到额定数值时,单片机将触发报警器,电池组用以提供电能。腔道控制器还包括压力传输机构,压力传输机构包括压力杆、压缩弹簧和导向筒。压力杆包括接触体和滑动体,接触体位于导向筒外部,滑动体安置于导向筒内部且可沿导向筒做直线滑动;压缩弹簧套设于滑动体用于压力杆件复位运动;导向筒安置于过滤吸附填充物内部,且导向筒底端通过连通孔与安装室连通,压力传感器处于滑动体正下方,接触体被抵压时滑动体能够与压力传感器接触,工作时,连接杆触碰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将参数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处理完数据后将触发报警器,安置于安装室内部的湿度传感器数量大于等于2个且湿度传感器以外壳轴线圆周分布,报警器为信号传输器、响铃装置或者震动装置。
过滤吸附填充物为卫生棉或亲水性纤维;滤孔a孔径为1~3 mm,滤孔a与相邻滤孔a之间的间隔为3~5 mm;外壳可沿中心线对称打开以更换过滤吸附填充物;外壳外套有医用硅胶套,医用硅胶套上设有滤孔b;滤孔b孔径为4~6 mm,滤孔b与相邻滤孔b之间的间隔为6~8 mm。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
具体实施方式:
(1)将腔道控制器外壳100打开,放入干的水性纤维,将电子控制模块300放入不带滤孔的一端,然后依次合并外壳100,套上医用硅胶套500,将带有滤孔a120的一处放进肛门,通过葫芦状外壳100中间小的部分固定住腔道控制器,使其不易脱落,从而解决卫生棉条容易脱出的问题。
(2)通过滤孔a120将液体传递进腔道控制器中,亲水性纤维吸收液体增加湿度,当液体吸收量过大,传递至末端,触发湿度传感器320,湿度传感器320将数值传递给单片机350处理后触发响铃装置,从而通知患者或者医护人员。与卫生棉条相比更智能化,可以根据个体差异性动态决定更换时间,从而减少肛周皮肤与大便接触的时间,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
(3)将腔道控制器外壳100打开,放入吸附有药水的水性纤维,将电子控制模块300放入不带滤孔的一端,然后依次合并外壳100,套上医用硅胶套500,将带有滤孔a120的一处放进患者腔道,使药物慢慢通过滤孔渗入患者腔道处,起到治疗的作用。当药物流入体内,亲水性纤维湿度降低,达到预设值时,触发响铃装置,提醒患者或者医护人员。
(4)当患者产生硬便时,现有技术并不能很好地提醒患者排便时间和给患者提供一定的便携性。本申请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当硬性便在肠道堆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足够的重量,给压力传输机构400提供足够的压力,触发压力传感器360,报警提醒患者或者护理人员。
图6-1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腔道控制器的轴侧示意图;
图6-1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腔道控制器的单个外壳轴侧示意图;
图6-1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腔道控制器的电子控制模块的俯视图;
图6-20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腔道控制器的正面剖视图;
图6-21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腔道控制器的正面剖视图;
图6-22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腔道控制器不包括外套的正面剖视图;
图6-2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腔道控制器的电子控制模块的控制流程图。

图6-17 轴侧示意图

图6-18 单个外壳轴侧示意图

图6-19 电子控制模块的俯视图

图6-20 例一腔道控制器正面剖视图

图6-21 例二腔道控制器正面剖视图

图6-22 例二腔道控制器不包括外套的正面剖视图

图6-23 控制流程图
100.外壳;110.豁口;120.滤孔a;200.过滤吸附填充物;300.电子控制模块;310.安装室;311.透水孔;312.连通孔;320.湿度传感器;330.电池组;340.报警装置;350.单片机;360.压力传感器;400.压力传输机构;410.压力杆;411.接触体;412.滑动体;420.导向筒;430.压缩弹簧;500.医用硅胶套;510.滤孔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