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点系统本的来历及其发展经过

(二)吾点系统本的来历及其发展经过

吾点校本系统积累着十六位《要术》研究者的校勘资料,先后历时四百余年,工程繁重,但长期被隐没无闻,本文特予布露。现在先谈它的来历和积累资料的经过。

吾点于道光初年用《津逮》本(晚印本)和有关各书校勘——湖湘本,在旧校中最为精好。校记中偶有“景”的校语,也相当好。这一校本于清末流传到唐仁寿手中。光绪初年安徽泾县洪汝奎(琴西)主持南京冶城书局时,准备校刻《要术》,搜求各本,乃向唐仁寿借得吾点校本,将吾点校勘的湖湘本影写一部,委托江苏仪征刘寿曾再校。刘用黄荛圃所藏校宋本、《津逮》本及《学津》本进行校勘,并参校以《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等,仍将吾点所校及湖湘本原刻校语转录在影写本上。在校勘过程中,洪汝奎偶亦参加意见,并间采及朱述之及朱绪曾校语。书未付刻,刘、洪去世。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袁昶知有此校本,遂向洪子幼琴借出,委托刘弟富曾再校定稿。再校时又参校以歙县汪仲伊抄录本。汪仲伊亦间有校语(但无洪幼琴校语)。另有汪宗沂校语,未知即汪仲伊否。校竣出版,即今渐西村舍本。

这个经过吾、景、洪、二刘、二朱、二汪九人校过的湖湘影写本,后又流传到武昌柯逢时(逊庵)手中。柯氏又委托常熟丁国钧(秉衡)再校。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秋开校,翌年一月校毕,为时极暂。校勘中最难得的本子是柯氏增加了日人小岛尚质影写的二卷又另二页的院刻残本(柯氏借自杨守敬,即第二节第一目提到的小岛影写本,当时罗振玉影印本尚未出版)。小岛在院刻影写本上也偶有校记,丁氏并予采录。另外,刘寿曾用《农桑辑要》参校,是根据朱述之校本移录的,用墨字写在湖湘影写本上;现在湖湘影写本上还有用蓝字写的用聚珍版《辑要》直接校的校记,是恐怕朱述之所校有遗误而覆校的。这一覆校工作,可能出自丁校。丁校是这个湖湘影写本的第三校。

丁国钧校竣后,将自湖湘本上原刻的校记以来,连同吾、景、二刘等以至本人共十二人所校校记将近三千条,汇录成三厚册的书,称为“校勘记”。《校勘记》准备单独出版,但事实上连同所校《要术》均未出版。

后六年(1906年),丁氏在南京高等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图书馆工作,《校勘记》为该校监督吴广霈所见,吴乃出日本山田罗谷本《要术》请丁氏转录《校勘记》内容。丁氏择要转录在该山田本上。但重要的未被全录,不及原《校勘记》远甚。

柯逢时似对丁校尚感不足,于宣统二年(1910年)又委托黄麓森重校。柯氏偶亦参加意见。黄氏于翌年五月校毕,并缮写净本送交柯氏。这是对这个湖湘影写本的第四校。写本每大册,卷末附校记,款式照院刻,书体亦仿宋字,因题其书为“仿北宋本齐民要术”。黄氏除校湖湘影写本外,并校及《校勘记》,也校得相当好。加校的书有陆心源《群书校补》校宋本。

《校勘记》后为湖北沔阳欧阳政所得,眉上又已多了吴县潘敦先的校勘。潘所用有北宋本,应是罗振玉影印的院刻,则其所校在一九一四年后。欧阳政于书末附《跋》称:“今为寒斋搜得,将拟付印,以广其传”,但亦未果刊行。《校勘记》到这时止,已积累了十四人的校勘资料(湖湘原校、九人所校加丁、黄、潘与小岛尚质)。

黄麓森所校《仿北宋本齐民要术》写本亦未出版,后又辗转归江苏丹徒吴毅庵所得。一九五〇年沔阳欧阳蟾园向吴氏借得,录一副本,并用明抄作最后的补校,还将校记代吴氏分条黏附在黄氏原写本上。原写本上欧阳并黏附题记说:“自引为幸者,蟾十年前购得丁秉衡汇校稿本(按即《校勘记》),眉上亦有山(按即黄麓森)及吴县潘敦先校语,视此加繁。缓再合校,以了此一再相遇之缘。”所称十年前购得《校勘记》,那他和欧阳政是同一人。

《校勘记》和黄写本的总根源都来自湖湘影写本,至此合柯逢时和欧阳蟾园所校,影写本上已积累有十六位《要术》研究者的校勘资料,历时自马直卿原刻校语至一九五〇年,已达四百二十六年,都保存在这一套校本上。其取校各书,大量的有关参校各书不算外,即就《要术》本身说,自院刻以至明抄,都已校遍,只少一本一九四八年最晚在日本出版的金抄。这一套《要术》校本——湖湘影写本、《校勘记》、黄写本,在今天校勘《要术》的工作上,很有参考价值,而前人竭精尽虑的功绩,尤不可磨灭。(以上情况,均从书中题记、笺注、信函、跋文以及偶尔散见校记中的线索等勾索而得,资料零星,不一一引证。)

影写本上的校记,至刘寿曾时已经“异同错列,旁行、斜上,有同志表”(渐西本刘富曾附记),再加上刘富曾增校,至丁国钧时更是“朱墨杂糅,写官艰于识别”(《校勘记》丁氏《识语》),很多已经没有地方写,所以黏上许多签条。经过丁校,共计将近三千条,再经黄麓森等增校,又添上几百条。但今影写本上密行细字,极为工整清楚,而且眉上地位不移不乱,这是经过誊写的。

影写本上来源不同的校记,写不同颜色的字,例如院刻、校宋本、王祯《农书》等写红字,《农桑辑要》一校、《群书校补》等写黑字,《辑要》二校、《农政全书》等写蓝字,《学津》本写紫褐色字;各人所校,则湖湘原校、吾、景、黄等写黑字,二刘及丁校写红字。一条中有多至四五校的,五色缤纷,来源可辨,表现工作的异常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