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廷鉴系统的初校本——《学津讨原》本

(六)黄廷鉴系统的初校本——《学津讨原》本

《学津讨原》本清嘉庆九年(1804年)张海鹏刊,早于渐西本九十二年。据刻原本是《秘册》本。校勘人是黄廷鉴。黄氏是继吾点之后(相差只几年)勘正明误的第二人。但黄氏未见吾校本,二人是各校各的,以后累续增校,各成系统。

黄廷鉴的校补工作,可分两部分:以前主要依据《辑要》,补正不少脱文和错字,《种桑柘》篇的脱页也补上了(但“又法”和“种禾豆欲得逼树”二条,《辑要》引在“修莳”项下,没有敢补上,不如吾点明断),取得相当成绩。对《辑要》的取舍,稍胜于渐西本,但依《辑要》加添的也不少(没有校宋本作参证,和渐西本有不同),当然跟着错的也有,其或正或误,可以说几乎同于《辑要》。以下《辑要》未引,则以他书作参校,或凭判断,大多正确,只是所校不多。张步瀛称其“谬讹不可读者尚多”,即指其未校部分。以下吾点校正了不少,一部分被渐西本所采用,所以后四卷渐西本稍微比《学津》本强些。

黄廷鉴校改比较慎重细致,判别力稍胜于二刘,如果他有吾点校本和校宋本作凭藉,可以使《学津》本胜过渐西本。一九二六年中华书局《四部备要》不采用渐西本而采用《学津》本排印,有它一定的道理。商务印书馆也有影印本。

本文对渐西本作较详的分析和举证,主要为了揭露它和吾点的关系及其有有利条件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情况。《学津》本则有不同,其正误各例除散见本文可略知梗概外,其余另见《主要版本的流传》,本文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