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

俗话说,朱厌现身,见则大兵。[40]

那朱厌,状如猿猴,白首赤足,平和日子没有踪影,它一出现,则预示着大兵发动。果然,黄帝与炎帝要打仗了。

黄帝与炎帝是同胞兄弟。《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贾谊《新书·制不定》曰:“炎帝者,黄帝同父母弟。”两人都是有本事人,各制一方,黄帝行仁道,炎帝也有自己的主张,许多时候意见不一致,都认为自己那一套对头,都认为对方那一套不对,在部属的撺掇下,就不满了,不满积累得多了,就动兵了。《新书》卷二《制不定》曰:“炎帝者,黄帝同父母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涿鹿之野,血流漂杵。”[41]

云雾缭绕。这一战将要在阪泉展开。双方集结队伍踩踏起来的尘土飞升到半空,清亮天空变得浑黄,大地草木都笼罩在黄色泛红的尘土之中,瑟瑟发抖。天地之间忽起大风。士兵站立不住,个个抱紧树木,才没有被风吹跑。树上的鸟儿无法在树上落脚,连忙逆风飞逃。风刮得一只蜜蜂闪了腰,另一群蜜蜂被风刮跑,有只眼尖的蜜蜂,看见蚂蚁抱着石头抗风,赶紧通知蜜蜂兄弟们每人抱起一块小石子,这才把翅膀跟身子稳住。狂风持续,众生惊恐,各自深匿肉身,野兽慌慌张张地退隐洞穴。

风停后,两军各撤十里,黄帝与炎帝见面。

两人见面,遣走各自的随从,来到一个安静的山坡上。

四目相对,黄帝看着炎帝,炎帝看着黄帝,都不眨眼。

两人同时都明白了,这是小时候一起玩过的游戏。看谁先眨眼,谁先眨眼谁认输。

这是最简单的游戏。眼睛自带,规则简单,随时可做。大眼睛也好,小眼睛也好,都是要眨眼睛的。彼此盯着对方的眼睛,不许眨眼。眼睛跟眼睛隔空打架,看谁的眼睛打过对方的眼睛;用眼睛对话,看谁的眼睛说过对方;不许眨眼,不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以做鬼脸,可以转动眼珠,可以抖动眉毛,目的是引起对方眨眼。自己要坚持不眨眼,坚持就是硬撑。撑的时间再长,总有一个首先撑不住的,这是肯定的,从来没有例外。谁先眨眼,谁就输了。

眼是心之窗,心虚的人、做坏事的人、眼力弱的人、力不如人的人,不能长久地直视对方,这是这个古老游戏的古老伦理支撑。

黄帝看着炎帝的眼,想起炎帝小时候,因为啥事忘了,两人厮打在一起。娘看见了,说,亲兄弟,多大点事,还打起来了。

炎帝看着黄帝的眼,想起黄帝小时候,因为啥事忘了,反正也不是啥大事,两人忽然谁也不理谁了。娘知道了生气地说:多大点事,别说是亲兄弟,就是不是一个娘生的,也不能记仇呀。

两人都长大了,娘不在了,怎么突然要打一仗呢?因为啥事打仗呀?两人忽然都想不起来为啥要打这一仗了。

没准娘就在头顶上空看着自己呢。

两人同时眨眼,一起抬头,一起看见:一片祥云之上,娘在笑吟吟地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两人扑通跪了下来,磕头。再抬起头的时候,娘并不在天上。四下瞅瞅,山脉起伏,草木沉默不语。从地上爬起来,黄帝、炎帝同时拍打掉膝盖上的尘土。小时候,他俩在尘土里玩耍,回到家里,娘总是先把他俩身上的尘土拍打掉。

黄帝说:“亲兄弟,明算账。这一仗,还得打。”

炎帝说:“这一仗,还得打。”

刚刚松了一口气的草木,一下子又紧张起来。怎么还要打?周围看热闹的鸟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黄帝说:“老规矩,三打两胜,中不中?”

炎帝说:“不中也得中,老规矩,三打两胜。”

身后数里的军阵呐喊起来。

黄帝与炎帝来到一块平整的石头面前,面对面坐下,各自的右胳膊支在石头上,炎帝抓住黄帝的手,黄帝抓住炎帝的手。

炎帝说:“多少年没有掰手腕了。”

黄帝说:“小时候你赢我的多。”

掰手腕,需要点力气和技巧,做不了假的,掰不过就是掰不过,力不如人,不服不行,这是实力的比拼。掰手腕,把对方的手压倒在自己的手下,让自己的手背对着青天,就算胜了。

两人同声喊道:“一、二——掰!”

朗朗晴空下,响起一声炸雷。

浩荡大军,穿行于手掌。

头一回合——

黄帝手上,长着一群树,一群带刺的树,一群战斗的树。一上手,炎帝立即感觉到,黄帝的手带刺,每一个指头都带刺,每个纹路都带刺,几乎握不得。握不得也得握,扎手的事情总是躲不过去的。黄帝的兵,步步逼迫而来。

绵延青山的战场上,兵士如蚂蚁一样对峙在山林里。黄帝的士兵如树一般哗啦啦地在四周合拢,悄悄地包围了炎帝的队伍。炎帝的兵士浑然不觉地在树林中陷入重围。树枝上刮出如刀的风,往炎帝兵士的身上乱砍。一些树叶捂着兵士的眼,另一些树叶,大叶如刀,小叶如飞镖,呼啸着飞过去。树杈做弹弓,将弹子打向炎帝的兵士。每一棵树都正好站在耽误炎帝队伍行军作战的地方,那些兵士像倒霉的兔子一样,一个个准确地一头撞在树上,梆梆响。树枝的鞭子,树叶的巴掌,抽打四处乱窜的人。树根伸出来,把乱窜的兵士绊倒。木香花香被调成迷魂药,眼看炎帝的兵士,一个个倒也倒也。鸟跟树是一伙的,它们站在树上,往兵士头上拉屎拉尿。树木的兄弟姐妹——炎帝阵营里的兵士所有的木器制品都自废功能,比如弓箭疲软,车子散架,刀斧的木把都突然在地上扎根,拿不起来,动弹不得。树根与花草间,到处都是扭曲或倒卧的肉体。个别跑得快的兵士,逃出丛林的包围圈,想停下来歇一下,一转脸,看到一群树根正飞快地追杀过来……当然,追赶一百步,如果还没有追上,就不追了,这是老规矩。

第一回合,黄帝赢了,炎帝输了。

嘂驫鱻麤靐龖龘厵龗籱钃虋纞麣讟屵嚻饢癵爨齾灪爩齉……

天亮之后,进行第二回合的较量——

一个手上握了一把火,一个手中抓了一把水。山风浩荡,雷电大作,水火交战。

炎帝号称太阳神,他首先发力发威。纵火之鸟毕方,鼓动着红色的纹羽,白嘴壳一声声“毕方毕方”地叫着,火苗在它的叫声中在林子上空乱蹿。[42]火灵怪即,张着巨大的红嘴巴,瞪着可怕的红眼睛,带领一群火苗在林子里奔跑,火苗中有老火有小火,有男火有女火,它们怪叫着,扑向黄帝的队伍。[43]丛林里,浓烟滚滚,遮天蔽日,风声火声混合在一起,发出可怕的声音,似乎要吞噬每一片叶子。人与人之间,面对面说话,声音还没有传到对方耳朵里,就被风吹散了,那零散的不成句子的声音,被一团又一团火一把拉着,一起围着,一个个点着,烧成了声音的灰。仓颉后来说到这场大风跟大火:一句话被吹散成一个字一个字,每个字都被火燎焦,化成了灰。黄帝的兵士在大火中躲闪,扑打衣衫上的火苗,队伍已经零乱。幸亏黄帝及时召唤来雷雨之神,他大吼一声,天上响起炸雷,骤雨瓢泼而下。这时,黄帝大将应龙也行云作雨,跟御火灵怪鸟、一起[44],扑灭了大火。黄帝的大水把炎帝的大火浇灭了,剩下最后一团火。这一团火,孤身找水报仇。不知从哪儿跑过来一阵野风,一蹦一跳跑在前面,给这团火带路。一群爱看热闹的小鸟,沿途为这团火拍手鼓掌。天上落下来几滴温柔的雨点,赶来劝阻火苗:呀你消消气,不要上火。那最后一团火,不依不饶,追到林子中间的嚣水河畔,开始对水叫阵。只见河水一动,飞出一条燕子般的鱼儿,它叫鳛鳛,以御火著称。鳛鳛之鱼扑打着两翼的十只翅膀,飞到这团火跟前,伸手抓住这团火,放到嘴里,嚼嚼吃掉了。[45]

第二回合,黄帝赢了,炎帝输了。

胜负已定,第三回合还得进行。哪能赢了两个回合就结束了,这不行。这关系到三打两胜的约定,关系到失败者的面子。

第三回合——

黄帝率熊、罴、貔、貅、、虎六大部落之军,在阪水河谷谷口与炎帝对阵。黄帝以开阳、玉衡、天权、天玑、天璇、天枢等星宿之名,幻变出了一个七星北斗军阵。炎帝率部迎战。双方厮杀,喊声震天。熊、罴、貔、貅、、虎各部,如同刮旋风似的卷向炎帝所部。炎帝见势不可当,赶紧后撤。黄帝本来也不是要全面彻底干净地消灭炎帝,因而网开一面,让炎帝率众,退回营盘。

炎帝的两个太阳穴突突地跳,好像有什么东西要从里面跳出来。

炎帝手软下来,对黄帝说:“我认输。”

漫天的火烧云,红了天,红了地,红了流淌的河水。炎帝把手中的兵器丢进河里。河水如血。被天地染红的兵士们纷纷将兵器投入河流。

黄帝跟炎帝牵着手,跪下,朝着埋葬母亲的地方磕了三个头。

炎帝率众回到南方一隅。

炎黄阪泉之战后,黄帝由一个部落的首领变成了众多部落的首领。

对于这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大战,史书多有记载: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贾谊《新书·益壤》记载:“黄帝者,炎帝之兄也。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诛炎帝而兼其地。天下大治。”

阪泉大战后,嫘母对黄帝说:“俺嫁到恁家,天天心惊胆战的就是打仗。咱以后不打仗了中不中?”

“中,我养性养民,不好战伐,可人家打过来了,咱得迎战呀,嫘。”

嫘母心焦如许。黄帝清醒如许。

炎黄阪泉大战,拉开了后来持续几十年乃至百余年的“黄炎之战”的序幕,更让嫘母提心吊胆的惨烈大战,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