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桑】

【空桑】

《山海经·东山经》曰:“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述异记》记载:“空桑生大野山中,为琴瑟之最者,空桑也。山以产此桑而名。”素女的琴身就取自空桑之木。

这棵桑树站在那里,谁也不知道它站在那里多少年了。成群的鸟住在上面,有的搭窝,有的连窝也不搭,早出晚归。夏天的黄昏,一大群鸟在它周围盘旋几圈后,一停上去,树枝像结满果实一样立即弯低下来;冬天的黄昏,众鸟仍然是先盘旋一阵子,再落下来,天和树一下子就暗了下来。

人们走在这棵大桑树下,脚步都会放轻。

有一天,闪电把黑夜照得比白天还明亮,人们正在惊奇,轰隆一声炸雷在头顶响起,震得人们头皮发麻。后来传说是,那个苦于行雨的乖龙,常把自己藏在人身中,藏在梁榫间,藏在牛角里,甚至藏在牧童身上,这天乖龙为躲避雷神,把自己藏在空桑里,雷神追到空桑上空,正准备出手,见许多人坐在空桑下捧着碗吃饭。雷不打吃饭人,这是雷界的古训。雷神收回手中的闪电,待吃饭者一个个端着空碗回家而去,这时候乖龙已把自己的身子深藏于树身之中。雷神无奈,对桑树说声“对不起了”,伸手用闪电的枝杈,劈下桑树的枝杈。桑树的几个大枝被劈下来,留下的大半边着了火,把树身烧出一个黑洞。树洞大得能够藏下几个人。至于藏在树身中的乖龙,有人说,看见一股青烟从树冠飘走了。有个老人说,雷劈桑树,不是树上有乖龙,是雷带着桑树的神灵升天了,留在地上的空桑是成仙的桑树留在凡界的身子。[74]

雷劈发生之后,仓颉发明出一句咒人之语:让雷劈。

嫘心里想,这话太狠了,不该这样说话。

仓颉说:“谁作死,就让雷劈谁。”

雷劈之后,桑树不死,老树与新枝交映,活得好好的。那被雷神劈下来的一枝,被素女的师父捡走,做了架琴。

有一天,颛顼问嫘祖:“奶奶,我是从哪来的?”

嫘祖说:“你是从空桑里捡回来的。”

的确,颛顼生于空桑。《吕氏春秋·吉乐》记载:“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

颛顼说:“奶奶的蚕宝宝生在桑树上,我也生在桑树上。”

嫘祖说:“颛顼将来要比蚕宝宝有能耐。”

颛顼去看空桑。树干上布满皱褶深沟,还有忧伤的疤痕。他扒着树洞要钻进空桑,有人拦住他说,这是神树,可不敢造次。颛顼不听,一跃而入,惊飞一只大鸟。拦阻颛顼的人看得目瞪口呆,听听空桑里面毫无动静,吓得身上吓撒,不敢出声,轻手轻脚地走出空桑的树影,才放开双脚跑去喊人。

颛顼跍堆在空桑里面,草木腐朽跟新生的气息混合在一起弥漫着,依稀看到树洞里面能够容纳数人。颛顼一声不吭地坐在里面,在一种奇异的安静之中,听到细微的嗡嗡声。等到他的眼睛适应了空桑里的黑暗,看见一个大蜂窝,一个小鸟巢。他想,正好把蜂窝端回去,给爷爷奶奶吃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