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 抗冻性

5.6.2 抗冻性

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饱和水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同时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能。混凝土受冻融破坏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孔隙中的水在负温下结冰后,因体积膨胀而产生内应力。当内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多次冻融使裂缝不断扩展直至破坏。混凝土的密实度、孔隙构造和数量,以及孔隙的充水程度是决定抗冻性的重要因素。密实的混凝土和具有封闭孔隙的混凝土,其抗冻性较高。在寒冷地区以及干湿反复作用的混凝土工程,要求具有较高的抗冻性能。

混凝土的抗冻性,常用抗冻等级来表示。抗冻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混凝土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所能承受的冻融循环次数而确定的。混凝土的抗冻等级分为:F10、F15、F25、F50、F100、F150、F200、F250、F300这9个等级。分别表示混凝土能够承受反复冻融循环次数为:10、15、25、50、100、150、200、250、300。例如,混凝土试件经50次冻融循环后,强度降低不超过25%,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时,其抗冻等级就达到F50。抗冻等级不小于F50的混凝土为抗冻混凝土。

混凝土抗冻性的强弱与水泥品种、骨料的坚固性及混凝土的水灰比等有密切关系,其中水灰比的影响最为重要。在保证密实成型的前提条件下,水灰比越小,密实度及强度越高,抗冻性就越高。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还可掺入引气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