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姚燕,王玲,田培.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张承志.商品混凝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蒲心诚.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4]葛兆明.混凝土外加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熊大玉,等.混凝土外加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6]彭小芹,吴芳,万朝均,等.建筑材料工程专业实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7]湖南大学.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8]朱宏军,程海丽,姜徳民.特种混凝土和新型混凝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刘秉京.混凝土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10]冯乃谦.新实用混凝土大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1]傅温.混凝土工程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

[12]胶凝材料编写组.胶凝材料学[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13]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4]赵方冉.土木工程材料[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15]吴芳,贾福根,李瑞璟,等.新编土木工程材料教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16]吴芳,吴建华,王冲.土木工程材料概要·习题·题解[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17]姜继圣,孙利,张云莲.新型墙体材料实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8]张光碧.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19]苻芳.建筑材料[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20]张智强,杨斧钟,陈明凤.化学建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21]李永盛.建筑装饰材料[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22]石林.木竹装饰材料[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3]吴曙球,建筑物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材料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5]吴慧敏,黄政宇.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6]陈志源,李启令.土木工程材料[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27]云南工业大学,重庆建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建筑材料[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

[28]王世芳.建筑材料[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

[29]吴科如,张雄.建筑材料[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30]高琼英.建筑材料[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31]李铭臻.新编建筑工程材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2]龚召熊.水工混凝土的控制与防裂[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33]牛光庭,李亚杰.建筑材料[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79.

[34]朱清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1999.

[35]王世芳.建筑材料[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36]苻芳.建筑装饰材料[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

[37]严家伋.铁路建筑材料[M].3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38]邓学钧.路基路面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9]张峰,洪达忠.贵阳市行政中心大楼外墙花岗石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06(1):92-93.

[40]程鉴基.水泥-水玻璃在珠江三角洲软土灌浆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96,8(4):80-83.

[41]许贤敏.上海金茂大厦底层基础筏板的施工[J].新型建筑材料,2002(5):52-53.

[42]谷炼平.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低(负)温早强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2005,36(1):17-19.

[43]赵若鹏,郭自力,吴佩刚,等.80MPa高强度自流平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J].工业建筑,2000(7):36-39.

[44]罗素蓉,郑建岚.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06,28(1):54-57.

[45]李克亮,陈健,等.自密实混凝土在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中的应用[J].混凝土,2005(1):69-74.

[46]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材料[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7]王元纲,李洁,周文娟.土木工程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48]钱晓倩.建筑工程材料[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9]余丽武.土木工程材料[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50]张君,阎培渝,覃维祖.建筑材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1]曼弗雷德·黑格,汉斯·德雷克斯勒,马丁·祖默.建筑材料(materials)[M].马琴,万志斌,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2]冯乃谦,朋改非.土木工程材料[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53]龙广成,谢友均.自密实混凝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54]李化建.高速铁路自密实混凝土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55]蒋正武,梅世龙,任强.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56]冯乃谦.高性能与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57]吕平,赵亚丁.土木工程材料[M].2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58]杨杨,钱晓倩.土木工程材料[M].2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

[59]李辉,李坤.土木工程材料[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60]王立久.建筑材料学[M].4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0.

[61]钱晓倩,金南国,孟涛.建筑材料[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62]姚燕.新型绿色工程化建筑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63]郅晓.海洋工程建筑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64]叶建雄.建筑材料基础实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6.

[65]田培,刘加平,王玲,等.混凝土外加剂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66]夏寿荣.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性能、配方、制备、检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67]牛荻涛.复杂环境混凝土耐久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68]张长清,周万良,魏小胜.建筑装饰材料[M].2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69]郭晓潞,徐玲琳,吴凯.水泥基材料结构与性能[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20.

[70]马国伟,王里.水泥基材料3D打印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20.

[71]蒋正武.水泥基自修复材料:理论与方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

[72]沈晓冬.海洋工程水泥与混凝土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