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追根溯源

一 追根溯源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兵伐越,越王勾践领兵大败吴军。阖闾负伤身死,夫差继位为王。

两年后,吴、越再次交战,越军战败,主力被歼。吴军乘胜追击,占领越都会稽(今浙江绍兴)。越王勾践率余部5000人被围于会稽山上。勾践请降,吴大臣伍子胥建议勿许,认为“今不灭越,后必悔之”, 但吴太宰伯嚭既贪图越王勾践的财货,又嫉妒相国伍子胥的功劳,极力怂恿吴王答应越国的请求。吴王夫差终于允许求和,但条件是越国必须臣服于吴国,并要勾践到吴国为奴三年。勾践带着范蠡来到吴国当马夫。每天早上喂马擦车,以备夫差田猎、游玩;晚上栖身于石屋,守在阖闾的坟旁;听到夫差病了,还亲自为他尝溲(粪便)辨疾,终于感动了夫差,如期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身边总放着一个苦胆,坐卧饮食不忘先尝苦胆,借以牢记会稽之辱。勾践还亲自耕田,夫人亲自织布,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礼贤下士,赈贫恤死,深得民心,越国很快富起来。他在谋臣文种、范蠡的辅佐下,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战略:在内政上,实行发展生产、奖励生育及尊重人才等政策,以安定民生,充裕兵源,收揽人心,巩固团结,从而增强综合国力;在军事上,实行精兵政策,加强训练,严格纪律,以提高战斗力。此外,他还向吴王佯示忠诚,运去许多木材,使吴王大兴土木,耗费国力;还使用美人计,把美女西施、郑旦送到吴王身边,使吴王沉迷女色,放松对越国的戒备。

与勾践的励精图治相反,吴王夫差因胜利而骄傲自满,偏信奸宰伯嚭,杀害忠臣伍子胥,政治日趋腐败。吴王夫差看不到越国是自己的心腹之患,一心想北上争霸,他乘齐景公新死之机伐齐,在艾陵打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约请中原诸侯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会盟,得到了霸主的称号。但就在这时候,越王勾践率兵攻进吴都,俘虏了太子友。夫差闻讯后,急忙从北方撤军回国。可吴军长途跋涉,疲劳不堪,无法抵抗越军的进攻,只好派人请和。勾践与吴国订和约后撤军。

后来,越国再次发动进攻,终于灭了吴国,越王也趁机北上,会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任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