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追根溯源

一 追根溯源

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担当作为的进取意识,又因其过程的复杂性而需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张海迪这位身残志坚的山东姑娘,就有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她虽然从小高位截瘫,但以顽强的毅力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的英语课程,还自学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外文著作,学习、钻研医学治病救人。她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保尔”“新雷锋”。

张海迪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号召全国青少年向张海迪学习。6月初,张海迪开始在北京、山东等地进行巡回演讲。各地团组织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利用广播剧、座谈会、征文等形式调动青年的学习和思考热情。学习张海迪活动是一项具有巨大影响和教育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广大青少年坚忍不拔、昂扬向上的意志品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青少年学习张海迪活动

如何塑造一代新人、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是党中央长期思考的重要问题。1980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题词:“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1985年,全国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四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从此,做“四有”新人的口号和以此为主题的活动在全国各行各业展开,比如1985年开展的“祖国在我们心中,做‘四有’新人”活动,1991年开展的“学雷锋精神,做‘四有’新人”活动等。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共青团为培育“四有”新人而开展的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在帮助青少年把远大理想同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