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故事听听

一 故事听听

明清时期,徐渭、王冕、陈洪绶、王守仁、刘宗周等名人的文化成就,构成了绍兴文化的主线。他们在曲艺、绘画、诗词、文学、思想等领域各领风骚,其中徐渭是最为百姓所津津乐道的才子。

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青藤等。他自幼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民间传说他才华超人,机智幽默。《徐文长的故事》就是以他的逸闻趣事为基础,又吸纳了大量的机智人物故事创作的。该书在绍兴及江南其他地区广为流传,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徐文长十四岁时,知府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作画,颇受人们赞赏,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他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还威胁他说如对不上,就将他驱逐出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和塔,说出上联:

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

知府以为他对不上,暗自得意,他指着保俶塔,又出了个上联:

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四海。

徐文长还是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往上一举。

知府见徐文长还是没有回答,怒道:“连一句也对不出,算什么神童!快把他赶出去!”这时,徐文长哈哈大笑:“休得无礼,下联早就对好了!”原来,他对第一联扬了扬手,就是说:

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

对第二联时他指了指锦带桥,又拱拱手,两手平摊,往上一举,是说:

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

知府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去。

这样的对联故事在《徐文长的故事》中还有很多。徐渭一生作联很多,《徐渭集》中就有对联118副,他为绍兴开元寺大殿题的140字长联至今犹存。

徐渭还写过散文、杂剧,在文学上有突出成就,同时又是明朝“绍兴师爷”的鼻祖,智慧的化身。他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后人对他的书画评价最高,认为他开了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先河,使绍兴成为山阴画派的发祥地。他还被袁宏道誉为“光芒夜半惊鬼神”的“旷世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