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才华恰到好处地绽放
如果马儿能够了解自己的能力,就没有人能够驾驭得了它。如果你无法把握住天赋的才能,即便摆在你面前的是一览无余的通衢大道,你依旧不知道如何行走。每个人的才华都是他独特的标签,如果你不能让你的才华绽放得恰到好处,那无疑是一种浪费。而浪费,是可耻的行为,尤其是对才华来说。
张爱玲随着《沉香屑》进到了上海读者的心中,她的名字也出现在了上海各大报纸杂志上。《天地》《杂志》《古今》《万象》等这些在当时的上海举足轻重的杂志版面上,张爱玲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她的散文、小说,以俗世的悲凉底子,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随便的一篇文章,在张爱玲的手中写就,都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一片惊叹之声。对于上海文坛来说,张爱玲就像是一轮皎洁的明月,突然腾空而起,照耀着整个上海,给人们带来了惊奇和欢喜。
张爱玲的名字随着《沉香屑》在《紫罗兰》的刊登,引起了《万象》月刊杂志主编柯灵的注意。柯灵在上海文坛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编辑,以编写剧本和杂文著称。在上海沦陷后,柯灵一直想方设法在上海文化废墟中保留一块新文学的精神园地,同时,还要避开敌伪政府的关注。所以,他注意到了张爱玲的文字,他觉得那些文字正好能够避开政治,又能够灌溉上海文坛这行将就木的大树。
就在柯灵费尽周折地打听张爱玲的联系方式时,张爱玲带着小说稿件主动地找上门来,这令柯灵惊喜万分。
1944年7月,张爱玲就像之前去见周瘦鹃一样,穿着一身碎花旗袍,肋下夹着用报纸包裹的小说,敲开了《万象》编辑室的大门。柯灵仔细地读着张爱玲带来的《心经》,被这本书中对父女恋的描写和其中张爱玲自己画的插图惊艳不已。
《心经》很快就在《万象》杂志的月刊上刊载,此后《万象》又刊登了张爱玲的《琉璃瓦》《连环套》《到底是上海人》等作品,反响极好。《紫罗兰》和《万象》的成功并不代表张爱玲想要止步于此,她想要自己的文字得到更大的认可,让自己的才华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于是,她把目光又放到了当时实力最为雄厚的《杂志》上。
和一般的消闲杂志不同,《杂志》办刊态度严谨有致,对纯文艺路线的文学非常支持。当时的上海虽然是沦陷区,但是《杂志》旗下却聚集了大批有才华的作者,单就实力来说,这是其他杂志无法比拟的地方。
张爱玲在意的只有自己的小说是否有一个面向读者的最好平台。张爱玲的态度从来都是远离政治,但是她不像那些故作清高的人一样远离人群,偏安一隅,而是力争在乱世中找到适合自己开花的一片土壤。于是,《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花凋》等,这些张爱玲一生中最好的作品都是在《杂志》上获得首发。
1943年到1944年间,张爱玲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便响彻了整个上海文坛,她就像是一颗陨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出来,让人们因为她的到来而震撼不已。但张爱玲不满足于在杂志上发表小说和散文,她还要出书。《传奇》作为她的第一步小说集,由上海《杂志》出版社出版发行。可以说,《传奇》是张爱玲一生中最辉煌的作品,那些最受读者欢迎的、享誉最高的作品都被收录其中。
张爱玲的写作态度从来都是寻找小人物的生活传奇,她热衷于去发现与挖掘他们表面的现世安稳和背地里的是非飞扬。她的目光总是聚焦在芸芸众生中,又以其中某个典型人物的生活俗事,来挖掘他们在面对人生时的悲凉。尽管她的作品很少有圆满的结局,但正因为这些带着各种缺点的人聚集在琐碎的生活中,才更让读者对他们无可避免的悲凉结局能够感同身受。
《传奇》上市四天就销售一空,虽然张爱玲的作品并不受一些评论家的喜欢,他们总是责怪她的作品中有太多蒙着灰色的颓废气息,带着不健康的病态。但是这漫漫之谈并不足以成为阻挡读者喜爱张爱玲的障碍。
张爱玲总是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让自己的才华充分地借由笔尖落在纸张,印刻到读者的心中去,成为一个烙印,关于她张爱玲,关于她的文采,关于她清冷的气质,关于她的一切一切,都成为读者追捧的焦点。
优雅秘籍
世人皆知藏拙是为了体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殊不知在藏拙的同时还可以扬长避短,发扬自己的优点,让本色中优越的一面更好地绽放出来,让你的气质因这最优秀的一面而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