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享受盛名,也能沉静面对波折
人们通常对盛名的接受度很高,但是对波折的抵抗能力相对弱小。尤其是那些从高处突然间跌落下来的人,要比那些一夜暴富的人更难以忍受跌落带来的伤痛。
上海解放后,张爱玲的朋友龚之方和唐大郎办起了通俗报纸《亦报》,并邀请张爱玲来为报纸写稿。张爱玲一面是朋友的盛情难却,一面是自己心里也有些东西想寄托在笔上,于是她重新拿起了笔杆,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创作。
1950年3月到1951年2月的一年时间中,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十八春》问世。张爱玲一直都想要写一部长篇通俗小说,就像是她最喜欢的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和秦瘦鸥的《秋海棠》那样的对读者有着绝对吸引力的作品。所以,可以说这部长篇小说,凝聚着她最大的心愿。
张爱玲素来是个不太会分析形势的人,现今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她决定换一个笔名。虽然张爱玲这个名字不过是母亲随口为她取的,没有什么惊艳的地方,但张爱玲是极为喜欢的,在这份喜欢中有着对母亲的感情在。可是如今,她不得不暂时换掉,用了一个“梁京”做《十八春》的笔名。
名字可以随便更改,但是文风却如山峦一般熟稳。《十八春》中的写作手法和风格总能够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比如当时主管上海文化工作的夏衍,心中就对“梁京”这个名字抱着怀疑态度。行家一长眼,就能轻易分辨出《十八春》的分量,而且,张爱玲的作品总是有着她独有的味道,别人模仿不得,自己也掩盖不了。
同行的认可并不代表一部作品的成功,只有通过了读者挑剔的胃口和审视的眼光,才能算得是上一部有价值的作品。事实上,《十八春》的反响极好,收获了大量读者的关注,让他们一边流下感同身受的泪水,一边为其中主人公的结局而满意微笑。
张爱玲沉寂后的复出,让当时的上海文坛如获至宝。但是经历了世事沉浮的张爱玲,早已不是当初心思浅显,为获得名利而雀跃的小姑娘,在盛名之下的那副张扬,早已经被沉静所替代。
之后不久,张爱玲创作了中篇小说《小艾》,这部历时八个月创作出来的作品有着和《十八春》类似的题材模式,并且与之一起并作两朵在上海绽放的耀眼之花。之后张爱玲也创作过几篇小说,但都无法同之前的作品相比较。
上海是张爱玲的福地,但是却不能让她永久地停留。张爱玲曾经预言过时代的变迁,她说仓促的时代总会遇到更大的破坏。而她的敏感,让她的预言总是与现实可怕地吻合。
早在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初现红光的时候,她那一句“出名要趁早”,成为多少人的座右铭。那时的她张扬地享受着名利给她带来的快乐,现而今,她却不得不为过高的名气而烦恼不已。因为名气为她带来的不仅仅是荣光,许多负面的评论无时无刻不在打压着她的承受力。
曾经的烦恼来自旧家庭的出身,现在的烦恼多是受到胡兰成的影响。来自外界的纷纷扰扰,让张爱玲在这片润扬她才华的土地上,再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精神土壤。
早在抗战时期,名声正盛的张爱玲就被一些左派作家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他们用胡兰成的背景来质疑和批评张爱玲的作品。为了遏制那些负面评论对自己的影响,张爱玲选择在1946年出版的《传奇》增订本序言中为自己澄清:
我自己从来没想到需要辩白,但是一年来常常被议论到,似乎被列为文化汉奸之一,自己也弄得莫名其妙。我所写的文章从未涉及政治,也没有拿过任何津贴,想想看我唯一的嫌疑要么就是所谓“大东亚文学家大会”第三届曾经叫我参加,报上登出的名单中有我,虽然我写了辞函去(那封信我还记得,因为很短,仅只有“承聘为第三届大东亚文学者大会代表,谨辞。张爱玲谨上”),报上仍旧没有把名字去掉。
至于还有许多无稽的谩骂,甚而涉及我的私生活,可以辩驳之点本来非常多。而且即使有这种事实,也还牵涉不到我是否有汉奸嫌疑的问题;何况私人的事用不着大家剖白,除了对自己家的家长之外我没有解释的义务。所以一直缄默着……
可是,张爱玲的辩驳在那个民族情绪激昂的时代中,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她与胡兰成结婚毕竟是事实,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众人不会了解你走过的苦与悲,他们只会用普遍的价值观来审视你暴露在表面上的事情。
在众人之中,有一位叫作夏衍的老作家力排众议,始终都在默默关注并且支持着张爱玲。从抗战初期张爱玲开始扬名时,夏衍就一直默默地关注着她的成长,读过她的每一部作品,一直都认为她是文坛中不可多得的奇才。1949年,夏衍成为上海艺术界的负责人。在举办上海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时,他毫不犹豫地把张爱玲的名字列在了与会人员的名单上。
这样一份请柬对当时的张爱玲来说,无异于冬日中的一盆炉火,让她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希望。虽然她从来都不愿参加任何政治活动,更不愿和任何政治话题沾边,可是这次,当她拿到请柬的时候,感动得不可自制——那样的时节,他们还没有忘记她。
1950年7月,上海第一次文学艺术代表大会召开,当时文学艺术界的许多知名人士都应邀出席。 张爱玲为了表示重视,从纷杂的衣柜中挑选了一件深灰色的旗袍,这与她一向张扬的着装风格不同,带着一份庄重的感觉。但是,当她到了会场时才发现自己有多么格格不入。整个会场中都是清一色的中山装和列宁服, 张爱玲不仅仅是政治敏感度低的问题,更是与社会严重脱节。
在那些人之中,张爱玲甚至难以找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和一双和气的眼睛。本来怀着一颗激动难安的心过来,却受到这样的打击,在张爱玲倔强的自尊中,是一种难以掩盖的伤害。但是她没有愤恨地离去,而是坐在一个角落中,安静地听着别人欢声笑语,直到整场会议报告结束。
没过多久,夏衍安排张爱玲跟随上海文艺代表团下乡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在那为期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张爱玲开启了一段融入新时代的生活历程。当一名老八路询问张爱玲是否认得字的时候,张爱玲感受到了一种被环境认可的感觉。
张爱玲也曾想过要融入普通大众的生活中去,期待在全新的生活领域中开展新的写作方向。在特殊的时期,张爱玲对盛名的热爱全然放弃,换上了一副以平静的心态融入新生活的期望。虽然这种融入并不简单,但是她平和的心态,却足以为她的这段经历加分添彩。
优雅秘籍
生活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曾经引以为傲的一切都分文不值,有多少人会因此而一蹶不振呢?理智的女人主宰自己的命运,却从不会逆着命运而上,而是以一种温柔的方式去与不可更改的环境融合,只有先善待自己,才能顺势而为,去善待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