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从来都是一个人的事情

爱情,从来都是一个人的事情

情最难长久,所以多情的人势必会寡情;而爱总是长存,所以薄情的人最终会变得深情。虽然她和胡兰成之间的爱情,更像是张爱玲一个人的独角戏,但是不可否认,正是爱情才让张爱玲这个薄情的女人变得温暖深情。只是,爱博而情不专,胡兰成终究是个太多情的人,他的心太浅,承载不了太多的爱,张爱玲的一片痴心在他眼中终究会成为负累。

胡兰成回南京去了,临走前让张爱玲好好写文章。但是从每天都像是过节一样的柔情蜜意中安静下来的日子,张爱玲开始品尝相思的味道。纵然她不是一个牵愁惹恨的人,但是她终究是难以做到胡兰成那样的洒脱,在爱情中收放自如。于是,这个陷入爱情中的痴情女子开始给胡兰成写信:

你说没有离愁,我想我也是的,可是上回你去南京,我竟要伤感了。

这或许是张爱玲一生中对相思做出的最露骨的表达,但是当两个在爱情中的人感情的浓厚程度不成正比的时候,一方总会觉得有些难以应对。就好比张爱玲有时会冒出一些傻里傻气的痴问,而胡兰成必须老实地作答,张爱玲才肯罢休,这样一来就让本就没有深陷爱情中的胡兰成觉得疲于应付。

红尘男女对于爱情的果实总是抱着一份期盼,即便爱情美妙得如飘在云端一般,也总是要回归到充满人间烟火的地面,只有脚踏实地了,人心才会觉得真正的安稳。所以,当爱情随着时间积累到一定的深度,婚姻是避无可避的话题。

虽然张爱玲从来不曾主动向胡兰成提起过,但这并不代表她不渴望和胡兰成走入婚姻的殿堂,她深深地知道,婚姻的承诺不是胡兰成给得了的,两个人接下来的路究竟会如何,她自己都没有一点的把握。与其纠结,倒不如糊里糊涂地过着。因为,张爱玲要的从来都不是一份以感情为要挟而强求来的婚姻。

张爱玲固执的性格,让她即便是在自己最深爱的男人面前依旧有自己的自尊与原则。她的看似大度,却正好切合了胡兰成的心思,这个男人没有丝毫地意识到女人的真实想法,反而以一种更加放纵的姿态面对生活

在和张爱玲恋爱的同时,他还和苏青保持着暧昧的关系,经常偷偷和苏青约会,甚至丝毫不避讳在张爱玲面前赞美炎樱。张爱玲每每只是淡淡地笑着、听着,由着胡兰成放肆。或许胡兰成那时觉得这是张爱玲大度,殊不知,张爱玲只是不屑与人去争罢了。

是啊,有什么可争的呢?男人已经没有责任感,难道自己要靠撒泼发脾气来宣示主权吗?小心眼儿、爱吃醋的女人会活得很累,可是纵容的态度有时候又很容易宠坏男人。就像是胡兰成的妻子,知道张爱玲的存在后大闹了一场,最后索性和胡兰成离了婚。而张爱玲一向的纵容,却让胡兰成在张爱玲的面前哭诉前妻的种种好处。

而那一次,张爱玲没有去哄他,只是冷冷地看着他哭。

胡兰成没有了退路,也算是没有了借口。1944年8月,张爱玲和胡兰成结婚了。那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3岁。这个名满上海的当红女作家,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低调地将自己嫁了出去,没有高朋满座,没有张灯结彩,没有一切的外在表现形式。胡兰成的理由十分牵强,时局动荡不安,而且他的身份又比较特殊,不宜大张旗鼓。这让一个爱他的女人不得不为他着想,虽然张爱玲喜静,但是没有哪个女人会愿意草草地开启一段婚姻。

仪式没有,但是证明却不可少,张爱玲请了挚友炎樱为自己证婚。看着胡兰成在婚书上写下: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沉浸在幸福与甜蜜中的张爱玲,自然是无法窥视到,在那些温情的、美好的期许中,那承诺的虚无缥缈。

婚后的日子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胡兰成还是在南京和上海两地来回穿梭,而张爱玲依旧写着她的小说。家的概念在张爱玲心中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于是她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妻子的职责,承担着胡兰成在外面大笔大笔的花销。

女人出嫁后最讨厌的就是厨房,油腻的感觉总是让张爱玲觉得不舒服。但是婚后,张爱玲几乎成了一个合格的厨娘,就连去菜市场时脸上都挂着幸福的微笑。有了胡兰成之后,她的生活中朋友占据的比例也随之缩小。

总之,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张爱玲对手中这一份乱世中的美好尤其珍视。有了胡兰成的爱,张爱玲的世界都被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年轻时候的张爱玲,也曾经有过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

优雅秘籍

如果你能真的懂得,爱情不过是一个人的事情,不期望得到对方的回报才是真正的在爱情中独立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以后受伤。因为一切皆是甘愿,一切都没有计较,一切都不期待偿还,在爱情中,只有这种独立的态度,才能让女人拥有高贵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