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相濡以沫,那就相忘于江湖
张爱玲遇到的这个生命中倾心的第一个男人,使自己低到了尘埃中,开出一朵粉红色的瑟缩的小花。多少人埋怨她太过痴傻,甚至因此而无法原谅她。
可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张爱玲是何等聪明的女子,她哪里看不透他的薄情,可是她更关注的是他身上那些值得她去爱的可爱之处。再聪慧的女人,一旦爱起来,便与寻常女人没什么区别。都是那样的痴傻,都是一样的真性情。可是百分百的投入换来的也许是百分百的伤害,因为,爱,很难不全心全意。
正是有些人懂得,在青春年少的岁月中,深爱与受伤在所难免,所以也会越发理解她,越发心疼她。感同身受,有时候真的用语言难以表达,算是一种不可名状的心酸。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心中明明早已有了答案,却逼着自己把现实掩盖住。非要等到大白于天下的时候,才突然难以接受。可是,心中早就有了答案,不是吗?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我们总是自欺欺人。
1944年年底,胡兰成取道上海去往温州,在张爱玲那里住宿一晚。当天晚上,胡兰成将自己和范秀美的事情据实告诉给了张爱玲,于是引发了他们两个人自从相识以来最激烈的争吵。吵架过后,两人分房而居。
半夜的时候,张爱玲来到胡兰成的房间,轻轻喊了一声:“兰成……”便再无其他。第二天,张爱玲面对的是胡兰成的不告而别,他的无情与绝情,终于让张爱玲心碎成灰。
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寄来的信 。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唯时有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或许张爱玲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才狠得下心来,去舍弃一段在自己孤寂的生命中那一抹温柔的爱情,或许在多少个辗转反侧的深夜,浮现在她眼前的都是胡兰成对她的好与恶,在不断的挣扎后,张爱玲决定要带着自己仅剩的骄傲和自尊,主动地离开。
而胡兰成这个对女人多情、对自己自负的男人,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一直对他用情至深的张爱玲,会给他写来这样的信,会突然离开得这样决绝。或许,胡兰成懂得的,只是张爱玲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而从未真正懂过她。
对于张爱玲的决绝,胡兰成虽然不能接受,但也没觉得如何惋惜。他写了一篇措辞华丽的信托炎樱带给张爱玲,而张爱玲的不理会,也没让他觉得有多伤心。
曾经有人讽刺胡兰成的滥情,言语犀利地说胡兰成有三样取悦女人的法宝。一是向女人诉说自己的惨痛经历,来博得女人的同情;二是向女人坦白他的情史,用那些细节之处让别人知道他对女人的懂得和尊重;三是他会花女人的钱,借此来表示他和女人之间的亲密无间。
虽然说得有些刻薄,但结合胡兰成的情史来看,并不算冤枉了他。这三样法宝胡兰成用起来得心应手,屡试不爽,即便是像张爱玲一样通透的女子,也未能幸免。
在爱情的世界中,理智常常不见踪影,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间的情仇爱恨、伤春悲秋。一段开始时爱得难舍难分,结束时又决然两不相见的婚姻,或许会让张爱玲受伤至深,但是这或许是对她阅历完整的一种成全。
在张爱玲移居美国后,曾经因为工作需要,托人向胡兰成借阅两本书,而那次她写过去的纸条上,只有客气的一句“是否能借数月做参考”。一个月之内,胡兰成的信件就回了过来,虽然那两本书并没有借到,但是胡兰成信中满是对过去的怀旧之情。并且,给张爱玲寄去了他的新书《今生今世》。
张爱玲看到书中对自己的描述,完全不像是一个相守多年的妻子,而更像是一个委曲求全的妾,而且文中透露出的胡兰成的得意之情,既让张爱玲觉得恶心,又感到愤怒。自此以后,便和胡兰成彻底断绝了往来。从张爱玲和胡兰成的这段婚姻中,我们可以看到张爱玲想要的爱情应该是生死相守的不离不弃,是风雨相伴中的白头到老,只有这种爱情才是张爱玲向往的,只是可惜,痴心错付终究是覆水难收。从小到大都是受着命运的驱赶,唯独这一次想要将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却因那冰手的温度,而不得不心痛难当地选择放弃。
这一段红极一时的倾城之恋,就这样戛然收场了。但是张爱玲作为一个有自尊的女人,她在可以选择的时候选择放弃,并没有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她的主动离开,可以看作维护自己自尊、保护自己不继续受到伤害的最后方式。
优雅秘籍
如果爱情之花注定会枯萎,请维持你身为女人的尊严,不要因为舍不得,哪怕双手沾满尘土,也要去捡拾地上的花瓣。要像张爱玲一样,爱情来时欢迎,爱情走时不送。如果不能相濡以沫,那就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