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怪的吐舌头——仅仅是做鬼脸吗
1951年3月,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迎来了自己的72岁生日,在他的生日宴会上,除了亲朋好友之外,还来了许多记者。这些记者分别为爱因斯坦拍照,爱因斯坦也表现得十分热情,在镜头面前总是洋溢着微笑。
但是由于拍摄的记者实在太多,爱因斯坦的微笑表情已经渐渐僵硬,为了在镜头面前显示自己依旧很开心,爱因斯坦做出了吐舌头的动作,以此来表示他兴奋的心情。后来这张吐舌头的照片反而比那些微笑的照片更有名气和影响力。2009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次拍卖会上,这幅照片以74324美元的价格成功拍卖。
爱因斯坦用吐舌头的动作来缓解他僵硬的面部表情。在现实生活中,吐舌头的动作往往有着丰富的含义。吐舌头的动作通常也是人们在做鬼脸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动作。
人的舌头主要有三种功能:一是帮助进食;二是帮助说话;三是作为味觉器官存在。既然如此,吐舌头的动作就不是舌头应有的义务了。那么,为什么人类依然还保留着吐舌头的动作呢?
其实,吐舌头的动作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一种动作,通常表达拒绝的意思。例如,婴儿在吃奶的时候,他会在舌头的辅助之下用力地吮吸奶水,这说明舌头具有辅助进食的功能。但是当婴儿吃饱之后,他就会做出吐舌头的动作,表明他不需要继续进食了。因此,婴儿的吐舌头行为表达了他的拒绝。
长大后,人们有时候也会不自觉地用吐舌头来表达自己的拒绝。一个人之所以会拒绝接受一种事物或一个人,那是因为他感觉到了厌恶。所以说,当一个人表达自己厌恶情绪的时候,也会出现吐舌头的动作。
当然,吐舌头的动作很少出现在成年人的身上,因为在一个人成长的历程中,当他用吐舌头的鬼脸表示拒绝的时候,他的父母就会警告他,不可以做出这种吐舌头的动作。久而久之,人们学会了控制吐舌头的动作。之后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和不喜欢的人时,也不会再用吐舌头来表示厌恶和拒绝了。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擅长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当一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会通过吐舌头的动作来达到一种自我安慰的目的。例如,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主人公兰彻在帮助乔伊做摄像直升机的时候,失败过很多次。在又一次经历失败的时候,兰彻做出了吐舌头的动作来安慰自己。此外,当一个人遇到让自己惊讶和兴奋的情况时,也会不自觉地出现吐舌头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