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回避或者懊悔——点头与低头

同意、回避或者懊悔——点头与低头

点头是一种很常见的肢体动作,而且点头的动作是所有头部动作中最常出现的一种。点头所代表的意义是认可、赞同和肯定。

在古代,点头的动作所代表的意义是根据身份的高低而定的,一般都是上级对下级、父母对子女、皇帝对大臣。地位低的人点头所代表的意义是服从,如服从上级、父母和皇帝的命令等。而地位高的人点头所代表的意义是赞同和肯定,如当一个大臣提出某项政策时,皇帝如果表示同意的话,就会点头。

点头的幅度所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微微点头的动作,表明基本同意的态度;而用力点头的动作,则表明了十分赞成的态度。通常,点头的幅度越大就说明这个人肯定的态度越坚定。

在你倾听别人说话时,如果插不上话,那么你适当地做出点头的动作,对方不仅能感觉到你在认真听他说话,而且他会更愿意说下去,并且还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对你也会产生好感。

虽然点头的动作所代表的意义是赞同和肯定,但是如果点头出现的次数太多的话,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消极作用,会给人一种不耐烦之感。这时你点头动作所代表的意义就会发生改变,对方会认为你是在告诉他最好尽快结束这次谈话。

为了证明这种现象真的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人专门为此设计了一个实验,而实验的结果则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实验者找来了12个相互之间关系比较陌生的学生参加这次实验,这12个人中有6名男性和6名女性。实验人员随机地把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两人一组互相交流,围绕“大学校园学生创业”的主题展开讨论,讨论的时间为10分钟。

在实验进行之前,实验人员要求实验组成员在第一次讨论的时候,点头的次数不少于3次,不多于5次;而在第二次讨论的时候,点头的次数不少于30次,不多于40次。

第一次谈话结束后,实验者要求对照组成员分别对实验组成员进行印象打分。结果,实验组6名成员的平均印象分为8.6分(满分为10分);第二次谈话结束后,实验组6名成员的平均印象分为5.8分。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第一次谈话的好印象随着第二次谈话中点头次数的过于频繁而下降。这是因为对方从频繁的点头中感觉到了不耐烦,并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尊重,从而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所以我们要注意,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适当地使用点头的动作,不可频繁点头,因为这样一来,点头动作所代表的积极意义就会变味。相反,如果你在滔滔不绝地说话时,发现对方总是不断地点头,那么你最好尽快结束谈话,因为你的侃侃而谈已经让对方感到不耐烦了。

点头的动作虽然通常都会和口头上的肯定同步,但是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如果一个人一边点头,一边进行着否定,说明他所说的话并不是他真实的想法,他在说谎。

2012年2月20日,当时的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当众发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言论,河村隆之声称南京大屠杀根本没有发生过。河村隆之的这一言论立刻引起了很大争议,尤其是中国南京市市民强烈谴责河村隆之歪曲历史。

2月21日晚,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当众宣布,由于现任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严重伤害了南京人民的感情,所以南京市决定暂时停止与名古屋市政府之间的官方来往。

3月5日,河村隆之请求拜访中国驻日大使馆,希望能通过外交手段恢复名古屋市与南京市之间的来往关系,但是遭到了中国大使馆的拒绝。

被拒绝之后,河村隆之又参加了一个记者招待会,招待会上一名记者问河村隆之对南京大屠杀是否真实存在过的看法。

河村隆之的回答是:“我认为,中国所说的日军杀害了30万名非武装的中国人民,这不是真实的历史。”在河村隆之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却不住地点头。这个动作说明,在河村隆之的心中,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存在的。但是由于某种客观因素,他不得不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低头

低头的动作属于点头动作中的一部分,点头的动作是由低头和抬头动作共同构成的。低头也有接受和同意的意思,但是低头动作常代表后悔和回避。

人在低头的时候常常能把自己的面部表情成功地隐藏起来,而被隐藏起来的面部表情通常都是消极的表情。当事人之所以采用低头的动作隐藏自己的面部表情,是因为此人的面部表情很丰富,比较容易暴露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需要加以掩饰。

除此之外,当一个人羞愧的时候也会出现低头的动作。你如果在谈论让对方难为情的事情,那么当对方出现低头的动作时,说明对方已经感觉到惭愧了,你要适可而止,尽早结束那个让对方难堪和羞愧的话题。如果你一直喋喋不休地说下去,那么对方在感到羞愧之余,还会对你产生厌恶之情。

低头的动作还代表着拒绝的意思,不过代表拒绝意思的低头动作常常会伴随着扭头的动作。也就是说先低下头,然后轻轻地把头扭转到一边去。

如果你在说一些让对方羞愧的话题时,对方出现了低头并扭头的动作,那么就说明你所说的话不仅让对方感到羞愧,而且难以接受,他在拒绝你所说的一切。如果你继续说下去,极有可能会引来对方的反驳。

对于一名管理层人员来说,在员工犯错误时,批评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要不然批评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而尺度的把握往往是通过观察对方低头的动作来确定的。

如果因为你的批评,员工的头部由最初的平视渐渐转变成了低下,那么你的批评就可以结束了。如果你继续批评下去,那么员工就会不耐烦,并且拒绝接受你的批评,尽管嘴上不会说出来,但是他的低头动作会渐渐扭转到一边,也就是不再面对着你。如果这时你依然没有停止批评,那么后果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极有可能会造成上下级反目,让员工憎恨你。

员工小华向经理汇报工作,但是在汇报的时候出了一些错误,使得经理火冒三丈,当着另一名员工的面就开始批评小华。小华也知道经理的批评是应该的,因为他确实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于是小华感到很羞愧,并渐渐地低下了头,这说明经理的批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是经理并没有适可而止,反而继续批评,在此期间,小华逐渐把低着的头扭到了另一边,并且还看着旁边桌子上的烟灰缸。经理的批评依然没有结束,反而越来越严厉。但是小华的肢体语言已经说明,经理的批评早就应该结束了。小华不仅开始拒绝,甚至有了厌恶的感觉。

没过多久,小华愤怒地拿起桌子上的烟灰缸,并用力地摔在地上,气愤地吼道:“你不就是个经理吗!有什么好神气的,老子不伺候了!”然后摔门而去,留下震惊的经理。

总之,低头的动作虽然简单,但是所代表的意义很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