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逃跑或攻击——面对威胁的反应

冻结、逃跑或攻击——面对威胁的反应

冻结反应

想象一下,你独自一人住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天已经很黑了,但是你还没有睡觉,因为你在看一部电视剧。而且,你住的地方连你的父母以及所有熟悉的人都不知道,也就是说不会有人到这里来找你。

就在你兴致盎然地观看电视剧时,突然听到了敲门的声音,没错,是在敲你的门,而不是邻居家的。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或许你会说:“当然是问‘谁啊?’”这个反应自然会有,而且也是很正常的反应,但不是你的第一反应。

你的第一反应会是身体僵住,如果你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正好在吃零食,那么当你听到这一声敲门的声音时,你拿零食的手或是你正在咀嚼零食的动作会突然停止。在这一刻,你所有的动作还有思维都好像瞬间冻结住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冻结反应。

很多人都认为,在人们遇到危险或是威胁时,出于求生本能的需求,人的条件反射性的反应就是逃跑。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因为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冻结反应,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愣住”。

虽然冻结反应所维持的时间很短暂,但它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当人们经历过冻结反应之后,才会采取一些应对方式,如拔腿就跑等。

这种冻结反应从人类还是原始人的时候就流传下来,它能够保护人类免受其他野兽的伤害。大约在一百多万年以前,原始人的足迹遍布了整个非洲大草原。那个时候,原始人的生存条件很差劲,因为他们不像狮子、老虎等凶猛的野兽具有锋利的牙齿和利爪,也不像羚羊等食草类动物具有能快速奔跑的长腿。也就是说,这些原始人面临着重重危机。但是,原始人最终还是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了,这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帮助原始人找到了弥补自身不足的方法。这些方法中既有制造锋利的工具以保护自身,也有利用冻结反应来避免伤害。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凶猛的野兽是不吃尸体的。因此,许多动物都会通过装死来保护自己。所谓装死,其实就是在遇到危险时不逃跑,而是保持静止不动。而人类的冻结反应其实就是一种装死的行为。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多数食肉动物对迅速移动的物体十分敏感,而对于那种相对静止的物体反应十分迟钝。

渐渐地,这种冻结反应就被遗传下来,并进入了人类大脑中的潜意识层面。所以在人们面对危险的事物时,根本不用思考,就会做出冻结反应。虽然人类现在似乎已经不再需要冻结反应的保护了,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小看冻结反应的作用,因为祖先们所发明的防御保护措施直到今天也依然有用。

美国哥伦布中学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曾经发生过两起校园枪击案件,在这两起案件中有不少学生伤亡,但是也有不少学生躲过了厄运。这些安然无恙的学生并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因为他们在面对丧心病狂的杀手时,巧妙地运用了冻结反应。

当这些学生和杀手相隔仅仅几米距离时,他们出现了冻结反应,而且他们的冻结反应维持的时间很长,所以显得很镇定,从而躲过了厄运。

一个人在面对剧烈恐惧的时候,其冻结反应的时间会很长。这样一来,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这个人好镇定啊!

例如,一群胆小的人坐在一起听一个老婆婆讲鬼故事。几乎所有的人都很害怕,并且跑了出去。但是,只有一个人还坐在那里,于是老婆婆称赞道:“你胆子真大,你看所有的人都跑了,只有你还坐在这里。”那个人很无奈地说:“不是我不想跑,而是我的身体已经吓得僵硬了,根本无法逃跑。”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冻结反应,来推测出对方的心理感受是否舒适,从而寻找出不舒适的根源,以解决问题。

一般情况下,人的冻结反应很明显。比如,一个人正行走在路上,突然他看到了一只老虎,于是,他行走的脚步马上就会停止,这就是冻结反应,然后在短暂的停止后,他才会采取一些应对危险的措施。

但是,也有一些冻结反应是不易被察觉的,如呼吸。当一个人参加面试时,他会紧张地屏住呼吸或是只做浅呼吸,以应对威胁。或者他会一直维持同一个坐姿,这也是一种冻结反应。

FBI探员在审讯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就经常发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犯罪嫌疑人坐在那里接受审讯的时候,会把自己的脚放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而且会在整个审讯过程中都保持同一姿势和位置。

后来FBI探员发现,如果犯罪嫌疑人出现了这种行为,说明这个犯罪嫌疑人很可能在说谎。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犯罪嫌疑人感觉到了压力,或许是FBI探员的某一个问题、一句话、一个动作,触到了犯罪嫌疑人心理上的敏感点。所以,FBI探员在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这一行为时,就会顺藤摸瓜地继续提问,以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冻结反应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减少曝光率。当一个人感觉受到威胁时,就会希望减少自身的曝光率,不希望其他人看到自己,希望自己变成隐形人,把自己隐藏起来。例如,当我们遇到尴尬的事情时,就会有一种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的心理。实际上这种心理就是减少曝光率。

但是,这种把自己隐藏起来的想法并不现实,因为一个大活人不可能凭空消失。于是,人们就会做出一些动作,这些动作其实就是隐藏自己心理的具体表现。例如,竖起衣领或低下头,通过限制自己头部的曝光率来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

在超市中,小偷们就经常出现这种隐藏自己的动作,他们这种隐藏的动作会和其他在超市购物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小偷们常常会弯腰弓背,而其他人则经常做出抬头挺胸的动作。

逃跑反应

面临威胁时,人们首先会出现冻结反应。但是,当人们发现冻结反应根本无法解决所面临的威胁时,人们的身体就会做出逃跑的动作。

对于原始人而言,他们在做出逃跑动作后马上就会逃走。但是,现代人没有这种自由,因为我们会因为一些客观因素而不能逃离。但是威胁依然存在,于是人的肢体就会做出避开或是远离的动作。

当两个人正在交谈的时候,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于是,他们都想要离开这个不自在的情境,但是出于礼貌又不能离开。他们的身体就会出现变化。他们的身体会远离对方,双腿和双脚也会做出离开的姿势,有时还会伴随着捂脸和闭眼的动作。

我们的逃跑反应还反映在躯干的倾斜动作上。当一个人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时,他的躯干就会倾斜到远离这个人的方向。不仅是人,在面对一些令自己讨厌的事物时,人们也会产生同样的反应。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人们的这种逃跑反应,特别是第一次参观纪念馆的人。有的人因为好奇心会向前倾斜自己的身体,但是在看清楚那些展览品之后,就会远离;有的人的逃跑反应表现得比较强烈,在看到那些展览品之后,他们明显吓坏了,立刻转身离开纪念馆。其实,这就是一种逃离令自己厌恶的事物的反应。

攻击反应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逃脱所面临的危险时,就会采取攻击的行为,以保护自身免受伤害。也就是说,冻结和逃跑都不管用了,所以只好放手一搏。这个时候,因为威胁而带来的恐惧情绪就会发生变化,变成愤怒的情绪。

对于一个原始人来说,他可以直接去攻击对自己产生威胁的事物。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人们似乎变得越来越理智了,即使在面对威胁,想要发起进攻时,也不一定是直接的肢体进攻,如给对方一拳。

这种进攻反应逐渐升级,变成了一种没有身体接触的进攻。例如,我们平时所遇到的争吵,其实就是进攻反应的升级。

即使不会发生身体上的直接进攻,但是人们依然会出现进攻的身体姿势。躯干延伸的动作有时就代表着无声的抗拒和攻击。

有的孩子在受到父母的批评时,内心不服气,但是不能直接表现出来,于是就会做出躯干延伸的动作。如果这时他正坐在椅子上,那么他就会向后靠着椅背,并向前延伸自己的双腿。

这种躯干延伸的动作虽然表明了自己的愤怒,但是并不适合在所有的场合出现。躯干延伸的动作会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动作。

此外,躯干延伸的动作还代表着舒适。如果一个人在家里或是其他轻松的氛围中出现了躯干延伸的动作,那么就不能理解为是一种变相的攻击反应,它只是一种舒适的姿势而已。

如果两人发生了争吵,双方还会采取挺起胸膛的肢体动作,因为两人在争吵的时候,都会出现攻击的意向,但是不能直接击打对方,于是只好用挺起胸膛的动作来试图维护自己的权威。而且,这种挺起胸膛的动作有时也是打架的前奏,它能张开你的胸肌,挑衅对方的私人空间。

尽管攻击反应是人们面对威胁时的最后一种选择,但是最好还是尽量避免发生攻击。不管这种攻击行为是直接(打架、争吵)还是间接的(威胁性的肢体动作或是眼神),都会让你处于愤怒的不良情绪之中。这样一来,你的判断力和理智就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