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为什么发痒——触摸鼻子
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中的主人公匹诺曹是一个爱撒谎的小孩,但是匹诺曹只要一撒谎,他的鼻子就会变长,十分难看,所以匹诺曹再也不敢撒谎了,最后终于改掉了爱撒谎的毛病,变成了一个诚实的小孩。
虽然这只是童话故事,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当一个人说谎时,一种化学物质会被释放出来,进而引起鼻子内部细胞的膨胀,但是这种膨胀以我们的肉眼根本观察不到。
另外,人们在撒谎的时候,血压会上升,这又会引起鼻子内部细胞的膨胀,于是鼻子内部的神经末梢会产生一种刺痒的感觉。这时,人们就会用手去触摸自己的鼻子,以缓解鼻子发痒的感觉。
美国神经学者阿兰·赫希和精神病学者查尔斯·沃尔夫曾经深入研究过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在性丑闻事件爆发后向陪审团辩解的视频。他们注意到,克林顿在这段视频中总是触摸自己的鼻子,大约每隔4分钟就会触摸一次,整个视频中一共触摸了26次以上。频繁触摸鼻子的举动已经说明了克林顿在说谎,而性丑闻事件是真实的。
为了证明触摸鼻子的动作并不是克林顿的习惯性动作,这两位学者还研究了克林顿其他讲话的视频。通过研究发现,当克林顿做诚实回答的时候,他完全不会触摸自己的鼻子,而是十分自信。而当克林顿说谎时的基本肢体动作是,眉头不经意间轻轻一皱,然后用手去触摸自己的鼻子。
说谎时触摸鼻子的研究结果不仅适用于美国人,同样也适用于中国人。
小旭是一名交通肇事逃逸者,但是最后他还是被警察抓住了。在审讯的过程中,警察问了许多问题,小旭一直保持着沉默。但是,当警察问他把车卖给谁的时候,小旭突然张口回答了:“我忘了,时间隔得太长了。”警察注意到小旭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用手轻轻地蹭了一下自己的鼻子。
于是,警察可以确定小旭根本没有忘记,便继续问道:“你仔细想想,肇事后你到底将车子卖给了谁?”小旭觉得实在隐瞒不下去了,于是思考了一会儿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但是,小旭在说这个人名字的时候,又用手轻轻地蹭了一下鼻子,这说明他仍然没有老实交代。
警察看到小旭不肯说实话,在问了一些不相关的问题后匆匆结束了这次审问。在休息了一段时间后,警察开始继续审问。最后,小旭在警察反复不断的审问中终于坦白了实情。
原来小旭在肇事之后,马上把自己的车开到了两百多里路以外的偏僻县城,并简单地把车修理了一番,以低价卖给了自己的一个远房亲戚。
如果一个人患上了鼻炎、对花粉过敏、鼻子内钻进了虫子或是鼻子正常发痒时,也会用手去触摸自己的鼻子。那么,我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判断对方到底是正常鼻子发痒还是说谎呢?
我们只需要观察他触摸鼻子的力度就可以了。如果一个人的鼻子是正常发痒或是有其他情况时,人们会用力地触摸自己的鼻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刺痒的感觉。
但是,如果一个人是因为撒谎而触摸鼻子的话,其力度会很轻。通常情况下,只是用手简单地蹭一下鼻子,而且动作很迅速,时间也会非常短暂。
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方触摸鼻子的次数来判断对方是否真的在说谎。如果你在与人谈话的过程中,观察到对方只是触摸了一次鼻子,那么你就不能武断地认为对方是在撒谎。但是,如果在短时间内,对方触摸鼻子的次数很多,那么基本上就可以肯定他在说谎,你最好不要相信对方所说的内容。
此外,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除了会触摸自己的鼻子以外,还会伴随着其他的肢体动作。你可以把这些肢体动作当成一种辅助你观察判断的依据。例如,用手去触摸脸部、扶眼镜、触摸下巴等。这些动作表明了这个人处于紧张的状态,如果再加上触摸鼻子的动作,那么基本上就可以确定对方是在说谎。
一名男子在婚介所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虽然有过婚姻经历,但是个人条件很好,不仅家境富裕,人长得漂亮,而且性格也好。这名男子很中意她,于是两人约好见面,但是女孩要求在见面的时候带上自己的母亲,因为她的性格比较内向。男子没多想就答应了。
见面之后,男子看到女孩长得很漂亮,于是就动心了。但是在聊天的时候,女孩却很少说话,一般都是她母亲在和男子聊天。男子也没多想,认为这是因为女孩性格内向的原因。
随着话题的深入,男子问到了女孩前夫的事情。于是,女孩的母亲开始陈述女孩的整个婚姻经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女孩的母亲一共发生了三次用手轻轻触摸鼻子的举动。
第一次只是手指在鼻尖上轻轻地触碰了一下,然后迅速放下;第二次准备用手去触碰鼻子时,突然改了方向,用手去扶了一下眼镜,然后才触碰了一下鼻子;第三次时,她直接把一只手攥成了拳头,并放在鼻子和嘴巴之间,而拳头正好轻轻地挨着她的鼻子。
看到女孩母亲这些动作反应后,男子的热情一下子就降温了,因为不知怎么的,他突然想起了婚托。为了防止自己被骗,这名男子就多留了一个心眼儿。
一个月后,这名男子得到消息,那对母女果真是一对经验丰富的婚托,而且已经被抓捕归案了。婚介所也因此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