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总序

学校的宗旨是“传道、授业、解惑”,倡导“学、思、行”结合。进入21世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欧洲联盟提出“终身学习核心素养”体系,都强调核心素养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1世纪,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要求,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提高人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促进个体适应社会,终身学习,并全面发展。素养教育可矫正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缺失。我国长期推行素质教育,而素养教育才刚开始,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依赖应试教育路径、偏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等问题。素养教育任重道远。

研学旅行有助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知行合一,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同时,也可消解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偏重知识、忽视能力等问题。研学旅行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虽不长,但效果突出。它经历了2013—2016年的试点推进阶段和2017年至今的深化提升阶段。

陕西省是全国研学旅行开展较好的省份之一。西安市作为教育部确认的研学旅行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在西安市教育局2014年颁布的《西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及市政府办公厅2016年颁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指导下,总结出了研学旅行西安模式,得到教育部的认可,并在全国加以推广。

开展研学旅行,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涵盖教育实践读本选择,课程选择,内容设计,基地、营地选择,以及导师配备,等等。二是要做好“五个结合”,即学与行、游与学、观看与体验、有序活动与旅行安全、研学过程与行后作业的结合。三是要做好组织活动单位的选择,重视选择有品质、有信誉的单位。四是要强化具身体验活动,突出学习过程,强调身体、环境和大脑的相互作用,在具身体验中学习知识、获得情感体验。五是重视选择优质的研学产品。六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研学基地的价值,找到研学的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共鸣点。

目前,我国研学旅行开展得如火如荼,但除基本读物外,高品质的研学旅行知识读本并不多见。《研学·中国(陕西)》分小学卷和中学卷,每卷又分为华夏寻根、丝路探源、革命印记、秦岭文化、科技创新五个主题,各主题独立成册,共两套十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彰显华夏文明、历史遗产、革命文化、生态文明和科教兴国的特色,力图成为研学旅行精品读物。

本套知识读本的编写,汇集了一批有实力的专家学者,凝聚了一批陕西文化名人的心血。他们对陕西有感情,有研究,编写的内容有高度,有深度,并经多轮研讨修改,使其尽量完善,更加契合陕西教育和研学旅行的特点。希望本套知识读本的出版能够让研学旅行的参与者满意。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教授

中国旅游研究院西部旅游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