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制溯源

典制溯源

物勒工名

物勒工名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种管理制度,指器物的生产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的质量。商鞅变法时,在兵器上刻下督造人的名字,秦国由此开始实施物勒工名制度。关于秦国手工业的管理,《吕氏春秋》中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在秦始皇兵马俑身上的一些隐蔽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刻画或戳印文字,一般只有2个字,最多的一件有11个字,这些文字除了编号外,都是陶工名。这样一方面能够加强对工匠的控制和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陶俑的质量。